Saturday, July 16, 2011

概說白銀.

■ 銀
銀(silver),拉丁原名為Argentum,化學符號Ag,原子序數47。
金的硬度為2.5,熔點1064.43℃ ,沸點2808℃ ,密度19.30g/cm3。
銀的硬度為2.5,熔點 961.93℃ ,沸點2213℃ ,密度10.49g/cm3。

銀本身屬於貴重金屬,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也最常被當作貨幣來使用的金屬。同時,銀具有極優異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反光能力,因此用於多種工業用途,包括電池、攝影、鏡面、電子科技產品、醫療設備等,因此銀亦具有工業金屬的特性。

貴重金屬:金Au、銀Ag(俗稱白銀)、鉑Platnum(俗稱白金)、鈀Palladium。
工業金屬:銅、鐵、鋅、鉛。

■ 白銀歷史
銀錠(silver ingots)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就被用作為貨幣使用,是最早被用作為「錢」的金屬。雅典帝國使用的銀幣silver tetradrachm,就是當時地中海貿易的「國際標準」。除了希臘,波希米亞、西班牙、印度、英國、德國、美國也都曾以白銀作為貨幣很長一段時間。
中國長期以來即屬銀本位國家,直接使用用白銀作為錢幣,或作為貨幣發行基礎。銀錠的使用可遠溯至漢朝。在元代,銀錠被製成像船或鞋的形狀,稱為「元寶」,這種銀錠的造型隨後持續了許多世紀。明朝時(西元1436),國家頒布官方命令,稅收一律以銀繳納。從明代晚期至清代,對外貿易中一直是大量使用著銀錠;直至1889年,銀錠的使用才轉為現代銀幣。
而台灣的白銀相關貨幣史,可參考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PeIpy6Fivk。



■ 歷史上的「黃金:白銀」比例
在黃金和白銀作為全球主要貨幣形式的最初兩千多年,黃金:白銀價值比約為12:1,也就是一枚金幣可兌換12枚銀幣。雖然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比例會略有不同(例如中國明朝時,黃金白銀價值比率為4:1),但大體而言還算穩定。下圖是近七百年來(1344-2004)的白銀價格走勢,藍線為白銀價格,黃線為黃金/白銀(Gold/Silver)價格比例。我們可以發現,13至18世紀之間,黃金和白銀價格亦相當穩定於15:1左右,即使16世紀(1545)玻利維亞的Potosi發現大銀礦,造成銀價下滑,但黃金/白銀的比例並沒有改變太多。倒是20世紀以降,白銀價值貶了又貶,2010的今日(1月),黃金/白銀的價值比例高達64:1,白銀的價值極其嚴重地被低估,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19世紀末期由於美國西部銀礦的發現以及採礦技術的發達,確實造成銀價的進一步下滑。但20世紀下半葉起(1960年之後),工業上的突飛猛進,不論是電池工業、攝影產業、醫療產業,還有後來的電子產業,都不斷地大量消耗白銀(估計共消耗了10億盎司的白銀),在需求如此強勁,但全球白銀產量並無明顯增長的狀況下,白銀價格為何會進一步跌至谷底,理由何在?原因在於這段間,全球人類居民都已習慣了紙鈔的使用(1913聯准會Fed成立、1971年金本位制系統Bretton Woods system遭取消),隨著老大哥黃金作為金錢的角色變弱,自然白銀的價值就更不受人重視。因此在最近這五十年間,全球各國中央政府、投資者、民眾不斷陸續拋售白銀,而使得白銀供給面尚且充足,價格得以繼續維持低檔。


■ 供需決定價格
然而,不像全球開採的黃金會持續存在地球地表(金塊、金幣、金飾),白銀一旦用於工業,就以化合物方式(銀離子)回到大自然的土壤、河川、空氣中,或者是隨著報廢的鏡面、電子產品遭到掩埋;也因此白銀的地表上存量極迅速地萎縮。下表顯示出1990年全球地表上白銀存量尚有20餘億盎司(1940年代白銀存量更高達100億盎司),2009年卻僅剩約6億盎司!若此刻全球採礦業全部停工(不開採地表下的銀礦),則按目前全球年度白銀消耗推估(工業4.5億盎司、攝影1億盎司、銀飾品1.6億盎司、銀具0.6億盎司、銀幣0.6億盎司、其他0.5億盎司,合計共8.8億盎司),不出一年則會用盡地表上的白銀存量,屆時鴻海、台積電、華碩等電子大廠,就買不到白銀來生產電子產品了。既然這樣,現在白銀價格應該暴漲才是啊,為什麼卻還這麼便宜呢?(目前2010/1月的銀價約18美元/盎司,黃金約為1150美元/盎司,實在是如Michale Maloney所言:「如果說黃金被低估為泥巴,那麼白銀就是比泥巴還低賤!」)

目前白銀明明嚴重不足,卻還如此便宜的主因是,在全球的期貨交易市場中,白銀被大量放空;白銀的空頭部位是世界上所有商品之冠,遠遠超過稻米、牛奶、石油、棉花、咖啡、銅和黃金,而且這些空單契約(未平倉量)都集中在四個賣家手中,下表可以讓你明顯了解此一事實,至於其中是否有陰謀論,就請讀者自行推敲了。明明沒有如此多的白銀,卻憑空釋出如此巨量的白銀,一旦多方要求空方進行實體交割,屆時恐怕白銀的價格就不僅僅是暴漲可以形容的了。另外打壓白銀的技倆,還有白銀租賃交易和白銀ETF這樣的東西,細節不在此詳述。重點是,這些遊戲早晚會game over的,這些「紙白銀」畢竟都是假的,當人們發現真相而群體擠兌的時候(就像電影白銀帝國中的那一幕),屆時真的就會像電影無間道裡頭的那句經點名言:「出來混,早晚得還。」

到了那時候,白銀價值會衝向多少,沒有人知道。但是下表提供一個數據給大家參考:近代史的白銀價格,最高點出現在1980年(當時的金融危機,造成黃金和白銀大漲),當時白銀報價48.7美元/盎司(註:是50.35)。若將通膨狀況以美國官方數據(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加以校正,則折合今日美元的當時銀價為130美元/盎司;但我們同時都知道美國的官方CPI指數是經過修飾的,若用實際的通膨數字來加以校正的話(SS-CPI),則當時的銀價折合今日美元為250美元/盎司。(註:SS代表www.shadowstats.com ,是美國的一個民間組織,專門揭發政府的謊言,還原真實的統計數據與資料)

所以,儘管2009年銀價大漲50%,但對比於2009年黃金已重回並屢屢創造新的歷史高點,白銀卻仍距離它的歷史高點有一大段距離,一旦它重新得到他該有的價值,那麼有勇氣與智慧在別人未注意或看不起之際而買入的人,將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 近十年白銀供需資料表
最後,附上幾張表格,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目前的白銀供需進一步細節。

A.近十年白銀供需一覽表 (截至2009年底) [資料出處 http://www.silverinstitute.org]

B.近十年白銀需求走勢圖 (截至2009年底) [資料出處 http://www.silverinstitute.org]

C.2009白銀量產國家排名TOP20 (截至2009年底) [資料出處 http://www.silverinstitute.org]

D.2009地表上白銀(存量)供給概況表 (即不含地表下銀礦) [資料出處 http://www.silverinstitute.org]

E.各種礦物持續開採,預估開採竭盡之年數 (以2%年開採增加率推估)




在人類歷史上,黃金和白銀從未輸給法定貨幣(通貨),黃金和白銀總在最後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不論是古代的希臘和羅馬、近代的德國馬克(1923)、中國金圓券(1948)和台灣舊台幣(1949)、或者此刻的辛巴威、北韓、委內瑞拉,都一再地重演歷史。美元的崩盤與緊接的全球貨幣重貶,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何時會發生」。



歷史上的中國屬於銀本位的國家,從銀兩、銀元、銀票、碎銀的使用,到「銀行」、「銀樓」的名稱,便可推知過去白銀的價值與重要性。從世界的觀點來看,在西元1344年至1844年間長達五百年的時期,國際黃金與白銀價格的比率一直維持在穩定的15:1左右;現今(2009底),黃金白銀價格的比例為65:1,白銀價值如此被低估的原因值得深究。同時,財富的祕密也隱含於內。
「在沒有金本位的情況下,將沒有任何辦法來保護(人民的)儲蓄不被通貨膨脹所吞噬,將沒有安全的財富棲身地。這就是那些福利統計學家激烈反對黃金的秘密。赤字財政簡單地說就是沒收財富的陰謀,而黃金擋住了這個陰險的過程,它充當著財産權的保護者。如果人們抓住了這一核心要點,就不難理解有人對金本位的惡意誹謗了。」
~前聯准會(Fed)主席 格林斯潘

投資白銀必讀二:亨特兄弟死因聆訊.

投資白銀必讀二:亨特兄弟死因聆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rmobXfLzo4&feature=player_embedded

亨特兄弟因為投資白銀而傾家蕩產,很多人作過分析,但講到重點者不多,像《壹周刊》的楊社長就講過亨特兄弟失敗是因為印度人沽銀,引致白銀供應大增所致,2009年2月6日,「無定向風」就這樣說過:

「印度是全球最大黃金入口國,金價攀越九百美元一安士,印度的黃金入口量劇跌九成。何也?人們不再添置金器,反而紛紛變賣金飾套現。堆填區測市,金價不難見頂矣。一九七九年,美國德州的亨特兄弟壟斷全球白銀,令銀價從每安士十一美元颷升至五十美元,他們滿以為可以炒賣期銀發大達了。豈料印度人抓緊機遇變賣家藏銀器,令銀價暴跌至十一美元的水平,導致亨特兄弟破產。」

對金價的預測,今日看來固然錯到離譜,而分析亨特兄弟破產原因,如果不是出於無知,那肯定是有心欺騙讀者!亨特兄弟在銀市的慘敗,在我看來,其實有幾個死因:

1/ 死因一:沒有深刻認識白銀
擁有白銀不代表熟悉白銀,在亨特兄弟心目中,可能認為白銀只是一種普通工業金屬,他們並未意識到白銀是美元(美聯儲券)一大強敵,而美元背後代表著一個既得利益集團,這集團對政府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以至1963年甘迺迪總統的11110號增加國家白銀儲備的「總統法令」最終沒有落實,根據宋鴻兵《貨幣戰爭》分析,甘迺迪總統更因此而命喪黃泉!白銀價格飛升,將令美元地位動搖及受到挑戰,所以當1980年銀價被炒高至$50美元一安士時,本應以公平公正對待交易雙方的紐約期交所(COMEX)卻偏幫白銀沽家,突然改變交易規則,把亨特兄弟殺過措手不及。

2/ 死因二:過份信任期貨市場
期市是否一個公平的交易市場?今日很多商品投資者都會認為是,且對其極之信任!但從亨特兄弟破產看到,答案是否定的!這個市場壓根底是一種操控價格的手段,像Comex提高亨特兄弟的保證金,有些分析認為白銀價格上升,提高保證金無可厚非。如果保證金的多少應根據銀價多少而按比例決定,那銀價下跌,Comex是否要退還部份保證金?建立期貨市場目的為何?不就是便利商品交易嗎!如果保證金要跟隨價格升跌而時高時低,那還能方便買賣嗎?亨特兄弟由始至終非常信任期貨市場,認為是個公平的交易平台,但實際上並不是。

3/ 死因三:急功近利過度借貸
常說性格決定投資成敗,在亨特兄弟身上表露無遺!他們一早看出了期市的實物白銀遠遠低於期貨合約,所以以堅持提取實貨的方式向期市沽家進攻,這是他們眼光獨到之處!但致命點是他們太過急切要成功,所以當資本不足,就對外舉債,以實物白銀與合約做低押品進行借貸,當保證金提高,遊戲規則改變,債主立即臨門,終因資本不足而失敗!如果他們不對外借貸,不參與期貨買賣,只吸納實物白銀,以耐性長期買入,那無論Comex如何改變遊戲規則,如何提高保證金,都不會影響到他們,除非政府出動軍隊抄家,沒收他們的白銀,或者立法限制人民持有白銀!

4/ 死因四:時不與我市場寡頭
時勢做英雄,空有一身本領,如果沒有時勢配合,亦難以發揮,在亨特兄弟時代,世界商品交易均由倫敦及紐約兩地把持,沒有第三個市場可以挑戰他們。稍為了解金融歷史的人,都知把持兩地定價機制與交易規則的都是同「一班人」(以後有機會再詳論),所以有理由相信,就算亨特兄沒有參與期貨買賣,沒有借貸,亦很大機會難以衝擊銀市。因為就算兩個期交所改變遊戲規則,妨礙商品交易,市場上亦沒有其他選擇。不過,如果是換轉今日,Comex一如當年大幅提高保證金及准賣不准買,時間一拖長,那全球商品交易商可能會轉移到規模快速發展的上海期貨交易所,Comex掌握的商品定價權力亦會失去,全球商品買賣亦不再以它為參考。這將影響到全球的資源分配、定價權及整個金融系統。(以後有機會再詳論)

總結:吸取教訓展望將來

亨特兄弟的銀市大戰,是投資白銀者必知的一環,如果你買了白銀,你應當知道你在進行一種怎樣的買賣?應當知道可能面對甚麼風險?你的對家不是股市上的大戶,而是大戶中的大大戶,且背後更可能涉及政府。所以投資白銀,有三大原則要緊記:1/只持實物。 2/不參與期市投機。 3/ 不借貸投資,若要借貸投資,就要在自已可控制範圍內,並要特別留意息口走勢。

白銀市場的規模相對黃金細小,但正如上一章所說,白銀對整個金融市場非常重要,誰能控制這種排在黃金之後的稀有資源的定價權,誰就能對全球金融發揮強大的影響力。倫敦及紐約期銀市場已經掌控了白銀定價權近二百年,負責定價的包括AIG等大形金融機構(AIG已退出白銀定價商,自願降為普通交易商),而之前大致上由實行銀本位,以白銀為貨幣的中國控制,在中國本土,白銀與其他商品的對換價,決定著白銀的價值,但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銀市不斷委縮,至民國初年銀本位解體,失去白銀定價權。

近年,國內的白銀市場快速成長,並且不單純專注期市,多家銀行及投資公司都推出白銀實貨產品,如寶泉銀條(上影片),且白銀交易一律以人民幣定價,這已引起外國注意,根據2009年中國白銀網資料,未計國家白銀儲備,首五間企業已儲存了超過 16,000噸白銀,1/江西銅業,9098噸、2/西部礦業,3412噸、3/宏達股份,2058噸、4/紫金礦業,1800噸、5/東方集團,500 噸。當中數據或有參差,但從龐大的數字,可以預見,未來的白銀市場可能會發生一場風起雲湧的大戰。這不再是亨特兄弟般的大戶對決,而是國與國,金融系統與金融系統,貨幣與貨幣之間的對決!

轉貼:投資白銀必讀一:銀市風雲之孖寶兄弟.

轉貼自:http://gogoldjoe.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07.html

投資白銀必讀一:銀市風雲之孖寶兄弟









在168論壇,當講到白銀時,常常聽到「亨特兄弟價」,那是白銀歷史最高價($50/安士)(暫時來說),投資白銀,如果不認識亨特兄弟(Hunt Brothers),就像投資股市不認識巴菲特一樣!
-
關於亨特兄弟的「銀市事跡」,網上很多,時下評論以褒為主,認為他們想透過屯積白銀以隴斷及操控市場,最終敵不過市場力量破產是自食其果!1980年,當銀價被亨特兄弟大幅炒高時,珠寶商Tiffany就於《紐約時報》刊登廣告罵他們是「unconscoinable」(毫無良知)!
-
----------石油起家-------------
-
亨特兄弟曾是美國首富,靠在利比亞開發石油起家,家族第一桶金則是靠賭博而來,亨特兄弟父親是著名賭神,族人喜歡賭博,發了跡後,常玩賽馬,有自已馬場。後來,利比亞石油業務給卡達菲政府收歸國有,才轉投商品市場,玩起白銀來!
-
白銀曾是美國貨幣之一,可兌換白銀的「白銀券」(Silver Certificate)曾經與美元一起流通,但為了達成美元(美聯儲券)獨大,白銀後來被擠出貨幣體系外,手段包括政府宣布停止白銀券兌換,而最重要一步是分階段向工業界拋售美國的白銀儲備(約60億安士),打壓白銀價格,令礦商維持不了生產成本而減少採掘,到了1970年代時,美國白銀儲備已所剩無幾。再之後又將白銀期貨化,通過拋售期銀合約,誘使投資者改以現金結算取代實貨交收,控制白銀價格。(宋鴻兵《貨幣戰爭》之解釋 / P.206-210)
-
所以,到了1970年代,實物白銀數量已經遠遠低於白銀期貨數量,市面上常常出現實貨供不應求情況,愛投機的亨特兄弟很快就看到了機會, 決定透過屯積實物白銀及白銀期貨沽盤,進而壟斷白銀供應!
-
白銀與黃金曾是貨幣,雖然他們不如房產或機器會產生收益,但物理隱定,不會折舊,所以亦是非常優良的抵押品,例如摩根大通上個月就剛宣布,接受黃金為抵押品。
-
變成抵押品,就會產生借賃利率(即是將黃金或白銀借出去的利率),利率會互相影響,所以金銀借賃利率同時會影響市場的所有借貸利率,由於資產價格很受利率高低影響,例如如果明天香港加息,那房價就會立即下跌!簡單來講,看似無甚重要的金價與銀價,其實同時會影響全球所有資產價格。(說來詭異,沒有利息的黃金白銀竟會影響全球利率走勢,進而影響資產價格,可惜沒有多少人看得出!此點較復雜,將來有機會再詳論)

-
---------壟斷白銀--------------
-
所以,誰能壟斷白銀供應,誰就可壟斷白銀借賃利率,影響資產價格!究竟亨特兄弟想壟斷白銀供應,是膽大到想操縱全球金融市場與資產價格?還是純粹想透過炒賣白銀而大賺一筆?目前仍沒有足夠的資料,很難確定!
-
那究竟為何不選黃金而選白銀?這不難理解,黃金價格遠高於白銀,且市場規模亦大許多,根據Bosco兄早前資料,目前整個銀市規模不過區區130億美金,比某些大型上市公司還要小,所以,稍有足夠資金,要壟斷白銀供應比壟斷黃金輕易許多。
-
在亨特兄弟時代,情況亦一樣,1973年,亨特兄弟開始買入白銀時,白銀每安士才$2.9美元。但作為投機老手的亨特兄弟,完全看出了這個價格是因為有人大舉拋售期貨合約所致,而拋售者本身並沒有足夠實物白銀作支持,所以從1974年至1978年的四年間,他們沒有因為銀價下跌而退縮,反而趁著銀價低企而密密吸納大量實物白銀與期銀合約。
-
銀市大戰於1979年初展開,亨特兄弟不跟隨傳統以現金結算期銀,而是拿著期銀合約,堅持要以實物交割,單是一個秋季,他們就要求提取4000萬安士白銀,期貨市場的實物白銀很快就被掏空,很多小投資者察覺後亦加入戰團,買下合約要求提取實銀,銀價於一年內被炒高,從每士$6升到$19美元,到1980年更升到$30美元。

-
----------買賣對決----------------
-
不過,以期貨商為首的期銀沽家也不是省油的燈,開始部署反擊,大舉拋售期貨合約以壓低銀價。而亨特兄弟方面亦不甘示弱,你沽就我買,繼續要求提取實物,銀價在升升跌跌中,不斷推升到1980年初的每安士$50美元,從亨特兄弟進入白銀市場計起,於7年間銀價足足升了17倍。
-
到了1980年頭,成為大戰的轉捩點,單是其中一間沽家,美國安格公司(Engelhard),就需向亨特家族交付1900萬安士白銀,如果沽家交付不出實銀,就只得三種選擇,1/整個期銀市場因違約而崩塌;2/與亨特兄弟商討賠錢了事;3/在市場吸納白銀交付給亨特兄弟。無論那一種,亨特兄弟都將會大獲全勝。
-
不過,亨特兄弟並沒有成功,1980年,紐約期貨交易所(COMEX)作出了歷史性的舉動,其中有兩項對亨特兄弟做成致命打擊。1/將買入期貨的保證金提高6倍,2/期銀只准賣出,不准買入。
-
政策一出,兩日內,期銀價格從$50美元下跌到$30美元,之後進一步下跌1980年3月的$20美元以下。而最致命的是,原來亨特兄弟並沒有足夠彈藥,大部份資金更是靠借貸而來,亨特兄弟有負債!其中包括以期貨合約作抵押,向Bache公司借錢!
-
結果,短時間內,亨特兄弟就四面楚歌。一方面被追加期貨保證金,另一方面又因抵押品價格下跌,被追收差價。亨特兄弟曾努力於市場上籌錢頑抗,但最後都因為交不出保證金,而被Bache公司沒收抵押品(期貨合約),且將抵押品拋售,進一步推低銀價。
-
亨特兄弟最後以破產收場,但由於他們曾大量舉債,單在1980年2月及3月間就借了13億美元投入銀市,加上手上還有大量白銀期貨,若真是切底破產,會牽連甚廣,其時有站在亨特兄弟同一陣線的瑞士商人就吞槍自殺,所以最終政府也出手,借錢給亨特兄弟度過難關,但亨特兄弟亦從此退出了主要投資市場。
-
-------------股神接力?-----------------
-
亨特兄弟後,白銀市場從始由期貨交易所把持,通過拋售期貨合約,價格長期被壓,展開長達20年的大熊市。由亨特兄弟至今,白銀市場的資金規模都沒有擴展過,白銀更因被引導到工業用途而慢慢消失貽盡,不過像黃金一樣,隱定的物理性質,及在它身上留下的貨幣基因,只要具有金融智慧的人都會知道他的價值所在。操控了黃金與白銀,基本上等於操控整個金融市場,操控了地球資源的定價權,否則人類都不會稱一切跟金錢有關的活動做「金」融!
-
曾經是美國首富的股神巴菲特或者發著與亨特兄弟一樣的夢?1999年,當銀價跌到最低時,他就曾大舉進攻銀市,購入了1.3億安士的白銀合約,但不知何故,幾年後,在沒有任何利潤下決定沽售白銀,當中發生了甚麼事?至今仍是一個迷,但以股神的智慧,他應當知道白銀是一處禁地,因為白銀可作為貨幣,可挑戰美元地位,若然想模仿亨特兄弟,隨時亦會步上亨特兄弟後塵!
-
亨特兄弟的銀市大戰對今後白銀市場有何影響?是否警告我們不要妄想透過提取實物而沖擊銀市?抑或是另有啟示?..........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