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5, 2011

黃金重量單位換算

重量(乘以)
===================================
金衡盎司 轉 克 x 31.1035000
克 轉 金衡盎司 x 0.0321507
常衡盎司 轉 克 x 28.3495000
克 轉 常衡盎司 x 0.0352740
金衡盎司 轉 喱 x 480.0000000
喱 轉 金衡盎司 x 0.0020833
金衡盎司 轉 常衡盎司 x 1.0971400
常衡盎司 轉 金衡盎司 x 0.9114580
公斤 轉 常衡盎司 x 35.2740000
公斤 轉 金衡盎司 x 32.1507000
金衡盎司 轉 拖拉 x 2.6667000
拖拉 轉 金衡盎司 x 0.3750000
公斤 轉 拖拉 x 85.7550000
金衡盎司 轉 兩 x 0.8330000
兩 轉 金衡盎司 x 1.19133600
公斤 轉 兩 x 26.7172000

---- 金價換算方式 ----

港元金價 ( 每金衡兩計 ) = 美元金價 ( 每安士計 ) × 7.80( 美電 ) × 1.191316
克港元金價 = 每安士美元金價 × 7.75( 美電 ) ÷ 31.1066
港元金價 ( 每克計 ) = 港元金價 ( 每金衡兩計 ) ÷ 37.429 × (0.9999 ÷ 0.99)


Saturday, July 16, 2011

概說白銀.

■ 銀
銀(silver),拉丁原名為Argentum,化學符號Ag,原子序數47。
金的硬度為2.5,熔點1064.43℃ ,沸點2808℃ ,密度19.30g/cm3。
銀的硬度為2.5,熔點 961.93℃ ,沸點2213℃ ,密度10.49g/cm3。

銀本身屬於貴重金屬,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也最常被當作貨幣來使用的金屬。同時,銀具有極優異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反光能力,因此用於多種工業用途,包括電池、攝影、鏡面、電子科技產品、醫療設備等,因此銀亦具有工業金屬的特性。

貴重金屬:金Au、銀Ag(俗稱白銀)、鉑Platnum(俗稱白金)、鈀Palladium。
工業金屬:銅、鐵、鋅、鉛。

■ 白銀歷史
銀錠(silver ingots)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就被用作為貨幣使用,是最早被用作為「錢」的金屬。雅典帝國使用的銀幣silver tetradrachm,就是當時地中海貿易的「國際標準」。除了希臘,波希米亞、西班牙、印度、英國、德國、美國也都曾以白銀作為貨幣很長一段時間。
中國長期以來即屬銀本位國家,直接使用用白銀作為錢幣,或作為貨幣發行基礎。銀錠的使用可遠溯至漢朝。在元代,銀錠被製成像船或鞋的形狀,稱為「元寶」,這種銀錠的造型隨後持續了許多世紀。明朝時(西元1436),國家頒布官方命令,稅收一律以銀繳納。從明代晚期至清代,對外貿易中一直是大量使用著銀錠;直至1889年,銀錠的使用才轉為現代銀幣。
而台灣的白銀相關貨幣史,可參考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PeIpy6Fivk。



■ 歷史上的「黃金:白銀」比例
在黃金和白銀作為全球主要貨幣形式的最初兩千多年,黃金:白銀價值比約為12:1,也就是一枚金幣可兌換12枚銀幣。雖然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比例會略有不同(例如中國明朝時,黃金白銀價值比率為4:1),但大體而言還算穩定。下圖是近七百年來(1344-2004)的白銀價格走勢,藍線為白銀價格,黃線為黃金/白銀(Gold/Silver)價格比例。我們可以發現,13至18世紀之間,黃金和白銀價格亦相當穩定於15:1左右,即使16世紀(1545)玻利維亞的Potosi發現大銀礦,造成銀價下滑,但黃金/白銀的比例並沒有改變太多。倒是20世紀以降,白銀價值貶了又貶,2010的今日(1月),黃金/白銀的價值比例高達64:1,白銀的價值極其嚴重地被低估,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19世紀末期由於美國西部銀礦的發現以及採礦技術的發達,確實造成銀價的進一步下滑。但20世紀下半葉起(1960年之後),工業上的突飛猛進,不論是電池工業、攝影產業、醫療產業,還有後來的電子產業,都不斷地大量消耗白銀(估計共消耗了10億盎司的白銀),在需求如此強勁,但全球白銀產量並無明顯增長的狀況下,白銀價格為何會進一步跌至谷底,理由何在?原因在於這段間,全球人類居民都已習慣了紙鈔的使用(1913聯准會Fed成立、1971年金本位制系統Bretton Woods system遭取消),隨著老大哥黃金作為金錢的角色變弱,自然白銀的價值就更不受人重視。因此在最近這五十年間,全球各國中央政府、投資者、民眾不斷陸續拋售白銀,而使得白銀供給面尚且充足,價格得以繼續維持低檔。


■ 供需決定價格
然而,不像全球開採的黃金會持續存在地球地表(金塊、金幣、金飾),白銀一旦用於工業,就以化合物方式(銀離子)回到大自然的土壤、河川、空氣中,或者是隨著報廢的鏡面、電子產品遭到掩埋;也因此白銀的地表上存量極迅速地萎縮。下表顯示出1990年全球地表上白銀存量尚有20餘億盎司(1940年代白銀存量更高達100億盎司),2009年卻僅剩約6億盎司!若此刻全球採礦業全部停工(不開採地表下的銀礦),則按目前全球年度白銀消耗推估(工業4.5億盎司、攝影1億盎司、銀飾品1.6億盎司、銀具0.6億盎司、銀幣0.6億盎司、其他0.5億盎司,合計共8.8億盎司),不出一年則會用盡地表上的白銀存量,屆時鴻海、台積電、華碩等電子大廠,就買不到白銀來生產電子產品了。既然這樣,現在白銀價格應該暴漲才是啊,為什麼卻還這麼便宜呢?(目前2010/1月的銀價約18美元/盎司,黃金約為1150美元/盎司,實在是如Michale Maloney所言:「如果說黃金被低估為泥巴,那麼白銀就是比泥巴還低賤!」)

目前白銀明明嚴重不足,卻還如此便宜的主因是,在全球的期貨交易市場中,白銀被大量放空;白銀的空頭部位是世界上所有商品之冠,遠遠超過稻米、牛奶、石油、棉花、咖啡、銅和黃金,而且這些空單契約(未平倉量)都集中在四個賣家手中,下表可以讓你明顯了解此一事實,至於其中是否有陰謀論,就請讀者自行推敲了。明明沒有如此多的白銀,卻憑空釋出如此巨量的白銀,一旦多方要求空方進行實體交割,屆時恐怕白銀的價格就不僅僅是暴漲可以形容的了。另外打壓白銀的技倆,還有白銀租賃交易和白銀ETF這樣的東西,細節不在此詳述。重點是,這些遊戲早晚會game over的,這些「紙白銀」畢竟都是假的,當人們發現真相而群體擠兌的時候(就像電影白銀帝國中的那一幕),屆時真的就會像電影無間道裡頭的那句經點名言:「出來混,早晚得還。」

到了那時候,白銀價值會衝向多少,沒有人知道。但是下表提供一個數據給大家參考:近代史的白銀價格,最高點出現在1980年(當時的金融危機,造成黃金和白銀大漲),當時白銀報價48.7美元/盎司(註:是50.35)。若將通膨狀況以美國官方數據(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加以校正,則折合今日美元的當時銀價為130美元/盎司;但我們同時都知道美國的官方CPI指數是經過修飾的,若用實際的通膨數字來加以校正的話(SS-CPI),則當時的銀價折合今日美元為250美元/盎司。(註:SS代表www.shadowstats.com ,是美國的一個民間組織,專門揭發政府的謊言,還原真實的統計數據與資料)

所以,儘管2009年銀價大漲50%,但對比於2009年黃金已重回並屢屢創造新的歷史高點,白銀卻仍距離它的歷史高點有一大段距離,一旦它重新得到他該有的價值,那麼有勇氣與智慧在別人未注意或看不起之際而買入的人,將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 近十年白銀供需資料表
最後,附上幾張表格,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目前的白銀供需進一步細節。

A.近十年白銀供需一覽表 (截至2009年底) [資料出處 http://www.silverinstitute.org]

B.近十年白銀需求走勢圖 (截至2009年底) [資料出處 http://www.silverinstitute.org]

C.2009白銀量產國家排名TOP20 (截至2009年底) [資料出處 http://www.silverinstitute.org]

D.2009地表上白銀(存量)供給概況表 (即不含地表下銀礦) [資料出處 http://www.silverinstitute.org]

E.各種礦物持續開採,預估開採竭盡之年數 (以2%年開採增加率推估)




在人類歷史上,黃金和白銀從未輸給法定貨幣(通貨),黃金和白銀總在最後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不論是古代的希臘和羅馬、近代的德國馬克(1923)、中國金圓券(1948)和台灣舊台幣(1949)、或者此刻的辛巴威、北韓、委內瑞拉,都一再地重演歷史。美元的崩盤與緊接的全球貨幣重貶,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何時會發生」。



歷史上的中國屬於銀本位的國家,從銀兩、銀元、銀票、碎銀的使用,到「銀行」、「銀樓」的名稱,便可推知過去白銀的價值與重要性。從世界的觀點來看,在西元1344年至1844年間長達五百年的時期,國際黃金與白銀價格的比率一直維持在穩定的15:1左右;現今(2009底),黃金白銀價格的比例為65:1,白銀價值如此被低估的原因值得深究。同時,財富的祕密也隱含於內。
「在沒有金本位的情況下,將沒有任何辦法來保護(人民的)儲蓄不被通貨膨脹所吞噬,將沒有安全的財富棲身地。這就是那些福利統計學家激烈反對黃金的秘密。赤字財政簡單地說就是沒收財富的陰謀,而黃金擋住了這個陰險的過程,它充當著財産權的保護者。如果人們抓住了這一核心要點,就不難理解有人對金本位的惡意誹謗了。」
~前聯准會(Fed)主席 格林斯潘

投資白銀必讀二:亨特兄弟死因聆訊.

投資白銀必讀二:亨特兄弟死因聆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rmobXfLzo4&feature=player_embedded

亨特兄弟因為投資白銀而傾家蕩產,很多人作過分析,但講到重點者不多,像《壹周刊》的楊社長就講過亨特兄弟失敗是因為印度人沽銀,引致白銀供應大增所致,2009年2月6日,「無定向風」就這樣說過:

「印度是全球最大黃金入口國,金價攀越九百美元一安士,印度的黃金入口量劇跌九成。何也?人們不再添置金器,反而紛紛變賣金飾套現。堆填區測市,金價不難見頂矣。一九七九年,美國德州的亨特兄弟壟斷全球白銀,令銀價從每安士十一美元颷升至五十美元,他們滿以為可以炒賣期銀發大達了。豈料印度人抓緊機遇變賣家藏銀器,令銀價暴跌至十一美元的水平,導致亨特兄弟破產。」

對金價的預測,今日看來固然錯到離譜,而分析亨特兄弟破產原因,如果不是出於無知,那肯定是有心欺騙讀者!亨特兄弟在銀市的慘敗,在我看來,其實有幾個死因:

1/ 死因一:沒有深刻認識白銀
擁有白銀不代表熟悉白銀,在亨特兄弟心目中,可能認為白銀只是一種普通工業金屬,他們並未意識到白銀是美元(美聯儲券)一大強敵,而美元背後代表著一個既得利益集團,這集團對政府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以至1963年甘迺迪總統的11110號增加國家白銀儲備的「總統法令」最終沒有落實,根據宋鴻兵《貨幣戰爭》分析,甘迺迪總統更因此而命喪黃泉!白銀價格飛升,將令美元地位動搖及受到挑戰,所以當1980年銀價被炒高至$50美元一安士時,本應以公平公正對待交易雙方的紐約期交所(COMEX)卻偏幫白銀沽家,突然改變交易規則,把亨特兄弟殺過措手不及。

2/ 死因二:過份信任期貨市場
期市是否一個公平的交易市場?今日很多商品投資者都會認為是,且對其極之信任!但從亨特兄弟破產看到,答案是否定的!這個市場壓根底是一種操控價格的手段,像Comex提高亨特兄弟的保證金,有些分析認為白銀價格上升,提高保證金無可厚非。如果保證金的多少應根據銀價多少而按比例決定,那銀價下跌,Comex是否要退還部份保證金?建立期貨市場目的為何?不就是便利商品交易嗎!如果保證金要跟隨價格升跌而時高時低,那還能方便買賣嗎?亨特兄弟由始至終非常信任期貨市場,認為是個公平的交易平台,但實際上並不是。

3/ 死因三:急功近利過度借貸
常說性格決定投資成敗,在亨特兄弟身上表露無遺!他們一早看出了期市的實物白銀遠遠低於期貨合約,所以以堅持提取實貨的方式向期市沽家進攻,這是他們眼光獨到之處!但致命點是他們太過急切要成功,所以當資本不足,就對外舉債,以實物白銀與合約做低押品進行借貸,當保證金提高,遊戲規則改變,債主立即臨門,終因資本不足而失敗!如果他們不對外借貸,不參與期貨買賣,只吸納實物白銀,以耐性長期買入,那無論Comex如何改變遊戲規則,如何提高保證金,都不會影響到他們,除非政府出動軍隊抄家,沒收他們的白銀,或者立法限制人民持有白銀!

4/ 死因四:時不與我市場寡頭
時勢做英雄,空有一身本領,如果沒有時勢配合,亦難以發揮,在亨特兄弟時代,世界商品交易均由倫敦及紐約兩地把持,沒有第三個市場可以挑戰他們。稍為了解金融歷史的人,都知把持兩地定價機制與交易規則的都是同「一班人」(以後有機會再詳論),所以有理由相信,就算亨特兄沒有參與期貨買賣,沒有借貸,亦很大機會難以衝擊銀市。因為就算兩個期交所改變遊戲規則,妨礙商品交易,市場上亦沒有其他選擇。不過,如果是換轉今日,Comex一如當年大幅提高保證金及准賣不准買,時間一拖長,那全球商品交易商可能會轉移到規模快速發展的上海期貨交易所,Comex掌握的商品定價權力亦會失去,全球商品買賣亦不再以它為參考。這將影響到全球的資源分配、定價權及整個金融系統。(以後有機會再詳論)

總結:吸取教訓展望將來

亨特兄弟的銀市大戰,是投資白銀者必知的一環,如果你買了白銀,你應當知道你在進行一種怎樣的買賣?應當知道可能面對甚麼風險?你的對家不是股市上的大戶,而是大戶中的大大戶,且背後更可能涉及政府。所以投資白銀,有三大原則要緊記:1/只持實物。 2/不參與期市投機。 3/ 不借貸投資,若要借貸投資,就要在自已可控制範圍內,並要特別留意息口走勢。

白銀市場的規模相對黃金細小,但正如上一章所說,白銀對整個金融市場非常重要,誰能控制這種排在黃金之後的稀有資源的定價權,誰就能對全球金融發揮強大的影響力。倫敦及紐約期銀市場已經掌控了白銀定價權近二百年,負責定價的包括AIG等大形金融機構(AIG已退出白銀定價商,自願降為普通交易商),而之前大致上由實行銀本位,以白銀為貨幣的中國控制,在中國本土,白銀與其他商品的對換價,決定著白銀的價值,但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銀市不斷委縮,至民國初年銀本位解體,失去白銀定價權。

近年,國內的白銀市場快速成長,並且不單純專注期市,多家銀行及投資公司都推出白銀實貨產品,如寶泉銀條(上影片),且白銀交易一律以人民幣定價,這已引起外國注意,根據2009年中國白銀網資料,未計國家白銀儲備,首五間企業已儲存了超過 16,000噸白銀,1/江西銅業,9098噸、2/西部礦業,3412噸、3/宏達股份,2058噸、4/紫金礦業,1800噸、5/東方集團,500 噸。當中數據或有參差,但從龐大的數字,可以預見,未來的白銀市場可能會發生一場風起雲湧的大戰。這不再是亨特兄弟般的大戶對決,而是國與國,金融系統與金融系統,貨幣與貨幣之間的對決!

轉貼:投資白銀必讀一:銀市風雲之孖寶兄弟.

轉貼自:http://gogoldjoe.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07.html

投資白銀必讀一:銀市風雲之孖寶兄弟









在168論壇,當講到白銀時,常常聽到「亨特兄弟價」,那是白銀歷史最高價($50/安士)(暫時來說),投資白銀,如果不認識亨特兄弟(Hunt Brothers),就像投資股市不認識巴菲特一樣!
-
關於亨特兄弟的「銀市事跡」,網上很多,時下評論以褒為主,認為他們想透過屯積白銀以隴斷及操控市場,最終敵不過市場力量破產是自食其果!1980年,當銀價被亨特兄弟大幅炒高時,珠寶商Tiffany就於《紐約時報》刊登廣告罵他們是「unconscoinable」(毫無良知)!
-
----------石油起家-------------
-
亨特兄弟曾是美國首富,靠在利比亞開發石油起家,家族第一桶金則是靠賭博而來,亨特兄弟父親是著名賭神,族人喜歡賭博,發了跡後,常玩賽馬,有自已馬場。後來,利比亞石油業務給卡達菲政府收歸國有,才轉投商品市場,玩起白銀來!
-
白銀曾是美國貨幣之一,可兌換白銀的「白銀券」(Silver Certificate)曾經與美元一起流通,但為了達成美元(美聯儲券)獨大,白銀後來被擠出貨幣體系外,手段包括政府宣布停止白銀券兌換,而最重要一步是分階段向工業界拋售美國的白銀儲備(約60億安士),打壓白銀價格,令礦商維持不了生產成本而減少採掘,到了1970年代時,美國白銀儲備已所剩無幾。再之後又將白銀期貨化,通過拋售期銀合約,誘使投資者改以現金結算取代實貨交收,控制白銀價格。(宋鴻兵《貨幣戰爭》之解釋 / P.206-210)
-
所以,到了1970年代,實物白銀數量已經遠遠低於白銀期貨數量,市面上常常出現實貨供不應求情況,愛投機的亨特兄弟很快就看到了機會, 決定透過屯積實物白銀及白銀期貨沽盤,進而壟斷白銀供應!
-
白銀與黃金曾是貨幣,雖然他們不如房產或機器會產生收益,但物理隱定,不會折舊,所以亦是非常優良的抵押品,例如摩根大通上個月就剛宣布,接受黃金為抵押品。
-
變成抵押品,就會產生借賃利率(即是將黃金或白銀借出去的利率),利率會互相影響,所以金銀借賃利率同時會影響市場的所有借貸利率,由於資產價格很受利率高低影響,例如如果明天香港加息,那房價就會立即下跌!簡單來講,看似無甚重要的金價與銀價,其實同時會影響全球所有資產價格。(說來詭異,沒有利息的黃金白銀竟會影響全球利率走勢,進而影響資產價格,可惜沒有多少人看得出!此點較復雜,將來有機會再詳論)

-
---------壟斷白銀--------------
-
所以,誰能壟斷白銀供應,誰就可壟斷白銀借賃利率,影響資產價格!究竟亨特兄弟想壟斷白銀供應,是膽大到想操縱全球金融市場與資產價格?還是純粹想透過炒賣白銀而大賺一筆?目前仍沒有足夠的資料,很難確定!
-
那究竟為何不選黃金而選白銀?這不難理解,黃金價格遠高於白銀,且市場規模亦大許多,根據Bosco兄早前資料,目前整個銀市規模不過區區130億美金,比某些大型上市公司還要小,所以,稍有足夠資金,要壟斷白銀供應比壟斷黃金輕易許多。
-
在亨特兄弟時代,情況亦一樣,1973年,亨特兄弟開始買入白銀時,白銀每安士才$2.9美元。但作為投機老手的亨特兄弟,完全看出了這個價格是因為有人大舉拋售期貨合約所致,而拋售者本身並沒有足夠實物白銀作支持,所以從1974年至1978年的四年間,他們沒有因為銀價下跌而退縮,反而趁著銀價低企而密密吸納大量實物白銀與期銀合約。
-
銀市大戰於1979年初展開,亨特兄弟不跟隨傳統以現金結算期銀,而是拿著期銀合約,堅持要以實物交割,單是一個秋季,他們就要求提取4000萬安士白銀,期貨市場的實物白銀很快就被掏空,很多小投資者察覺後亦加入戰團,買下合約要求提取實銀,銀價於一年內被炒高,從每士$6升到$19美元,到1980年更升到$30美元。

-
----------買賣對決----------------
-
不過,以期貨商為首的期銀沽家也不是省油的燈,開始部署反擊,大舉拋售期貨合約以壓低銀價。而亨特兄弟方面亦不甘示弱,你沽就我買,繼續要求提取實物,銀價在升升跌跌中,不斷推升到1980年初的每安士$50美元,從亨特兄弟進入白銀市場計起,於7年間銀價足足升了17倍。
-
到了1980年頭,成為大戰的轉捩點,單是其中一間沽家,美國安格公司(Engelhard),就需向亨特家族交付1900萬安士白銀,如果沽家交付不出實銀,就只得三種選擇,1/整個期銀市場因違約而崩塌;2/與亨特兄弟商討賠錢了事;3/在市場吸納白銀交付給亨特兄弟。無論那一種,亨特兄弟都將會大獲全勝。
-
不過,亨特兄弟並沒有成功,1980年,紐約期貨交易所(COMEX)作出了歷史性的舉動,其中有兩項對亨特兄弟做成致命打擊。1/將買入期貨的保證金提高6倍,2/期銀只准賣出,不准買入。
-
政策一出,兩日內,期銀價格從$50美元下跌到$30美元,之後進一步下跌1980年3月的$20美元以下。而最致命的是,原來亨特兄弟並沒有足夠彈藥,大部份資金更是靠借貸而來,亨特兄弟有負債!其中包括以期貨合約作抵押,向Bache公司借錢!
-
結果,短時間內,亨特兄弟就四面楚歌。一方面被追加期貨保證金,另一方面又因抵押品價格下跌,被追收差價。亨特兄弟曾努力於市場上籌錢頑抗,但最後都因為交不出保證金,而被Bache公司沒收抵押品(期貨合約),且將抵押品拋售,進一步推低銀價。
-
亨特兄弟最後以破產收場,但由於他們曾大量舉債,單在1980年2月及3月間就借了13億美元投入銀市,加上手上還有大量白銀期貨,若真是切底破產,會牽連甚廣,其時有站在亨特兄弟同一陣線的瑞士商人就吞槍自殺,所以最終政府也出手,借錢給亨特兄弟度過難關,但亨特兄弟亦從此退出了主要投資市場。
-
-------------股神接力?-----------------
-
亨特兄弟後,白銀市場從始由期貨交易所把持,通過拋售期貨合約,價格長期被壓,展開長達20年的大熊市。由亨特兄弟至今,白銀市場的資金規模都沒有擴展過,白銀更因被引導到工業用途而慢慢消失貽盡,不過像黃金一樣,隱定的物理性質,及在它身上留下的貨幣基因,只要具有金融智慧的人都會知道他的價值所在。操控了黃金與白銀,基本上等於操控整個金融市場,操控了地球資源的定價權,否則人類都不會稱一切跟金錢有關的活動做「金」融!
-
曾經是美國首富的股神巴菲特或者發著與亨特兄弟一樣的夢?1999年,當銀價跌到最低時,他就曾大舉進攻銀市,購入了1.3億安士的白銀合約,但不知何故,幾年後,在沒有任何利潤下決定沽售白銀,當中發生了甚麼事?至今仍是一個迷,但以股神的智慧,他應當知道白銀是一處禁地,因為白銀可作為貨幣,可挑戰美元地位,若然想模仿亨特兄弟,隨時亦會步上亨特兄弟後塵!
-
亨特兄弟的銀市大戰對今後白銀市場有何影響?是否警告我們不要妄想透過提取實物而沖擊銀市?抑或是另有啟示?..........下回分解!

Saturday, June 18, 2011

期指基本買賣及要訣

謝謝 博客 Mr Investment
引用自 http://hk.myblog.yahoo.com/winwin8888@ymail.com/article?mid=18

期指基本買賣及要訣

第一部分 : 期指入門簡介

對象是所有有興趣參與期指即市買賣的投資者。但有一些人,可能完全未參與過期指買賣。所以,筆者會用些少篇幅在這部分講解期指市場的運作。對改已經有做期指買賣的人士,這一部分亦可以作為一個小小的溫習。

在這一章,先從甚麼是期貨指數講起,然後簡單介紹期指買賣的特色,即是看好可以買升,看淡可以買跌。其次,期指買賣是一個合約。這個合約有甚麼特別之處,恆生期貨指數和恆生指數有甚麼分別,在這一部分最後的一章,會簡介買賣的過程手續、怎樣開戶口、聯絡經紀行、落盤買賣、計算賺蝕、如何了結手中買賣的過程等。即使你從未做過期指投資, 看了這一章,你就會對期指買賣不再陌生。按以下章節所講的程序去買賣, 累積市場實戰的經驗,你很快就可以上手。再學習其他章節之後,你做期指的表現,雖然筆者不敢保證你定會獲利,但起碼在買賣時一定會更理智, 賺時會賺得更多,看錯蝕本時會蝕得較少,將期指的風險減到最低限度。


第一章 : 甚麼是期指

對一些全無買賣期指經驗的人來說,有責任在這本書先簡單介紹一下期指的特色、運作,和買賣程序。

所謂期指就是「期貨指數」。期貨是買賣一些還未到期的貨品或商品。因為期指是一種金融商品,所以可以運用「期貨」的形式買賣。而「指數」則是這一種期貨的內容。期貨有很多種,譬如黃金期貨、大豆期貨、外匯期貨等。 而這一種期貨則是買賣「指數」。在香港,這種買賣,都是買賣「恆生期貨指數」。

期貨就即是你所買入或是賣出的,現時仍然未到期。所謂未到期即是如果是一種貨品,賣家現時仍然未到期要交出貨品,而買家也未到期要收取貨品、到期之時才需要作出交收,或稱交割。期指的「期」即是指時間仍然未到之謂。但既然是「期」亦暗示了買賣之後,會有限期。這個限期的作用是要計算投資成果,到期時一定要決定賺蝕。

期指的「指」當然就是剛才所講的恆生指數。「期指」合起來,即是買賣未到期的恆生指數期貨。

恆生指數無形無相,並非實物,為甚麼可以買賣?這就是金融社會的進步。在金融社會,買賣已經超越了實物的局限。譬如我們可以買賣知識版權,買賣一個人的服務等。這些都並非實物,只是抽象的事物,但只要有人買,有人肯賣,一樣可以成立一個市場。在經濟學的立場,「市場」不一定是要以實物存在,只要有交投、有買賣,就已經是一個市場。

簡易來說,期指買賣,是買賣期指的去向。而買實之後,就會有一個限期,在限期之前或最後一日,所有買賣都會完成,投資者就可以「計數」,看一看自己的買賣成果如何。買賣成果將會以金錢衡量。成果是看中的話,就可以賺錢,看錯就會蝕錢。

期指買賣是以金錢作為注碼的。


第二章 : 期指可以買升,可以買跌

期指買賣,是金融期貨的一種、是以金錢作為注碼的,看中賺錢,看錯一定會蝕錢。這是種投資,也可以說是種投機。有人更說,期指是一種賭博。本人不贊成期指買賣是種賭博,最多只贊成期指是一種投機工具, 風險極大,利潤也極高。

期指是一種期貨。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期貨市場,都容許投資人選擇投資的方向。期指的投資方向只有兩個,一就是投資者看好,這樣的話,他可以在他認為是低位時買人期指。這在市場上的術語稱「好倉」,或是「長倉」。

投資者也可以看淡市勢,他可以沽出期指,在市場術語上稱為「空倉」, 或是「淡倉」,「短倉」等。即使投資者本身並未有任何期指買賣在手,如果他看淡,一樣可以先沽淡倉。投資者如果沒有這種投資經驗,就會很不習慣, 因為平常的概念,就是要賣出一件事物,一定要自己先擁有這事物,或早已經買回來才可以泊出。但期指市場,和其他期貨一樣,「心中無一物」、「手中無一物」,也一樣可以先行沽出。只要你是看淡市勢,就可以先行沽出。

期指是個很有彈性的市場,看好可以先做好倉,看淡可以先做空倉。不論是做好倉、淡倉,所買賣的都是無形無相的「指數」,並非實物。

無論你看好或是看淡,在期指市場都有機會因為看中而賺錢。這種彈性是一般股票所無的。在股票市場,通常投資者都是看中會上升的股票,買入後才獲利。但期指卻毋須一定要看好,希望上升;看淡,希望下跌,一樣可以。






第三章 : 期指買賣一個合約

期指買賣,是要有監管的。現時「香港交易所」負責監管股票和期指買賣。在監管制度之下,期指買賣,需要以「合約」形式進行。這個合約制度, 有以下特點 :

一、有買方必然有賣方

期指是買賣一個合約。既然是合約,有買的一方就一定有賣的一方。所以,你看好買入,必然有另一方看淡沽空。你沽空做淡倉,則必然有對手做好倉,和你相反。

二、零和遊戲的市場

期指一定有對手。這所以,不是你看中,就是你的對手看中。你賺就等於他蝕,你蝕就等於他賺。市場一賺一蝕,相加起來,就等於零。所以,有人稱期指市場是一個「零和遊戲」的市場,所賺的必然等於所蝕的,不會像股票市場,可以人人都賺,或人人都蝕。

三、合約有期限

通常合約都會有一個期限,期指也是。期指買賣,你要和對手進入一個定了在那一個月份到期的合約。在這個期限到之時,合約就會完結,投資者就要計賺蝕,這種情況稱為「結算」。

四、未到期提早終止合約

合約很多時未到期,只要雙方同意都可以終止。期指市場就是這樣。在未到期之前,投資者可以提早終止期指合約。終止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如果做了好倉的,就做一張淡倉作為了結。這稱為「平倉」,即是將手中期指終止了。如果之前是做沽空的,就可以在結算之前任何時間,再做回一張好倉, 以終止合約。

即是說,期指需要先買後賣,或是先賣後買,平倉了結,或是不平倉等待以上所講的結算,也一樣可以作為期指的了結。

了結之時,賺蝕即時計數。

五、合約的月份

期指買賣,投資者還可以選擇不同的月份。現時交易所提供的期指月份有今個月,或稱為「現貨月」,及下一個月,及再下一月的合約買賣。譬如現時是七月,我們就可以買賣八月、九月及十月的期指合約。




第四章 : 期指不同恆指

一、恆生指數

期指所買賣的稱為「恆生期貨指數」。這不可以和「恆生指數」混淆。恆生指數是指的隻藍籌股的升跌,以統計學方法計算出來,這43隻股票佔恆生指數的比重,每間公司都不同。恆生指數是一個大市升跌的指標,但卻不可以買賣。可以買賣的只是「恆生期貨指數」,多了「期貨」兩個字,但已經是兩種不同的指數。加上「期貨」兩個字才可以作商品一樣的買賣。

二、恆生期貨指數

恆生期貨指數是可以買賣的投資工具。也由於恆生指數和恆生期貨指數是兩種指標,於是期指和恆指很多時都未必會相同。這樣有不同情況出現 :

1.恆指等於期指。這時兩種指數都是樣,就稱為「平水」,即是大家持平的意思。

2.期指高於恆指。這種情況稱為「高水」,或是「溢價」。

3.期指低於恆指,這種情況稱為「低水」、「貼水」,或是「負溢價」。

三、小型期指

2000年10月,交易所推出了小型期指,以求打開普羅大眾的市場。與恆指期貨及期權合約一樣,小型恆指期貨及期權合約亦以現金結算。

由於小型恆指期貨的價值僅為恆指期貨及期權合約的五分之一,其按金要求及(用金收費亦相對較低。此外,小型恆指期貨合約與恆指期貨合約的按金可以100%互相抵銷,即買賣五手小型恆指期貨便相等如買賣一手普通的恆指期貨。




第五章 : 經紀和買賣按金

一、買賣需要透過經紀行

現時買賣期指,一定要透過間經紀行。經紀行會有不同的駁腳經紀,即是投資者可以在同一間經紀行中,找自己相熟的駁腳經紀做買賣。即使投資者在網上買賣,也需要透過問經紀行。

二、初始按金

期指是買賣一張合約,並無實物,而且上落很快,銀碼亦大。為了保障看中的人收到利潤,看錯的投資者一定會負責,交易所就要求所有期指參與人士先行於經紀行存入一筆按金,作為買賣蝕本時付款的保證。於經紀行存放一筆資金開始買賣時,稱為「初始按金」。

恆生43期指的初始按金,每一張合約為港幣十五萬二干七百元。而小型期指每張初始按金為三萬五百四十元左右。

三、補倉

投資者買賣期指,看中當然可以在經紀行戶口內的資金越來越多。但如果看錯,則在戶口內的按金就會越來越少。通常,當投資者的按金蝕到某一個地步之時,經紀行就會向客戶追補按金至等於初始按金樣,這在行內稱為補倉。投資者如果未能有足夠的按金,經紀行有權將期指終止買賣。客戶本來是做好倉的話,經紀行會再做一張淡倉,作為平倉。客戶是做淡倉的, 經紀行就會再做一張好倉,將其平倉,再計算賺蝕。起碼客戶不會再蝕下去,以免蝕突之時,不能還錢,不能履行期指合約上的責任。

四、網上買賣

現時網上買賣股票漸趨流行。將來於網上買賣期指會越來越多。網上買賣的好處有 :

1.毋須經紀輸入電腦,想在哪個價位交易,見到網上買賣價即時可以成交。

2.手續費會更便宜。沒有中間人的收費,只是在網上直接買賣,手續費因此通常都會較低。

3.買賣更快。投資者直接將資料輸入電腦,免了經紀中間人的手續。

4.價位因為完全沒有了經紀人為的輸入價,只是投資者自己選擇的, 所以做得定最公平。






第六章 : 買賣手續

買賣期指,手續極之簡單,其實和買賣股票差不多。

一、開倉

投資者買賣股票一定需要在經紀行開倉。期指買賣也是一樣,這和買賣股票的手續分別不大。

二、存入按金

開倉一定要存入了按金之後,這個倉才能夠買賣期指。這跟股票買賣差不多。但股票買賣開倉之後,存入十萬,有時可以做孖展做到三十萬元。但期指買賣,卻十分之嚴格,存不足按金,經紀行的規例就極少會為投資者買賣。沒有足夠按金,期指通常都是買賣不到的。

三、落盤

有足夠按金之後,投資者想買賣期指,需要落盤,即是知會經紀在甚麼價位想買入,或沽出。現時期指市場已經用電腦落盤,投資者不可以用市價盤,而需要預設一個買賣盤。譬如現時期指是25000點,投資者想做期指好 之時,可能需要指示經紀以25050或25080點等買人,才有機會做得到。 相反,在看淡沽空時,譬如在25000點,投資者可能要落盤24920或24900 點等較低位才可以做得到。因為現時市場價位跳動得太快,現時如果用市價盤買賣,當經紀輸人電腦之時,這個市價盤已經改變了。所以預留一些差距才更有機會完成買賣。

四、平倉

落盤之後,如果投資者已完成了做好倉或是做淡倉,他就採取了個方向Take Position,一是看好,一是看淡。之後他是賺是蝕就要由市場走勢去決定了。

但做了好倉或淡倉之後,這項投資仍然未完結,一定要投資者主動平倉了結或是到限期最後一刻,由交易所自動結算,投資者才可以計算賺蝕。當然,如果看錯,中途投資者戶口內的資金已經不足夠,經紀行就會知會投資者補倉。

在投資者探取了一個買賣方向之後,他在期指限期之內任何時候,只要採取一個相反的買賣方向,就可以了結手中投資。譬如他之前是做好倉的, 現時只要做淡倉,將手中的期指了結即可。了結之時,是賺的話,他在經紀行戶口的結餘就會增加。蝕本的話,在經紀行的按金戶口結餘就會減少。

五、結算

投資者買賣了期指之後,當然可以在限期之內平倉。但如果投資者到了限期都仍然未平倉,因為期限已到,期指再不可以伸延下去,交易所就訂了規則,為所有投資期指未平倉的戶口,全部都要自動平倉,這稱為結算。通常結算是每一個月底前一日。譬如三月,結算日是三十日,四月是二十九日等,遇到假期則提前一個交易日。有了結算制度,投資者就不可以「賴死」, 蝕了不肯平倉。期指是有期限的買賣,到期賺蝕都要計數,清清楚楚,想抵賴、想死拖延也不可以。

以上是期指的買賣基本過程。即使讀者從未買賣過期指,只要跟著以上所講的去做,三數次之後,就會很熟悉這個運作。




第七章 : 小型期指

一、傳統期指風險較大

傳統的期指買賣,每一張期指的上落,每一點就要港幣五十元。有時期指的上落,每一日最少都有三、兩百點,即是每日的賺或蝕可以是一兩萬 元,對普通打工仔而言,這可能已經是他們個月的工資了。況且,傳統的期指買賣,每一手的按金都要近十萬元,也並不是所有投資者都隨時拿得出來的。如果拿了這十萬元出來買賣期指,在一個風高浪急的期指市場,有時可以三、兩日之間就蝕清光,這對一些可能資本就只得這十餘萬元,更可能是他們經過長時期儲蓄的投資者來說,三、兩日就一下子蝕光了資本,也即是蝕清光了全副身家,不可謂不肉痛。雖然我們明知道期指市場是風險高的市場,入得市場就應該早有心理準備,隨時大賺大蝕,市場可以大上大落,但我們畢竟都是人,蝕了錢,尤其是所蝕的是自己僅有的資本,也少不免會心內覺得極不舒服。如果蝕了才開心,越蝕越開心,反而可能心理有問題。

如果沒有足夠資本,就不宜隨便進人傳統的期指市場買賣。就算有足夠的資本,沒有足夠的投資技巧,也一樣不應該進人期指市場。即使有足夠的投資技巧,如果不能夠遵守期指買賣應有的原則,進入市場也一樣只會蝕得多、賺得少。傳統的期指市場,風險並非每個投資者都承擔得起,這是一個事實。

二、小型期指資本少

2000年10月,交易所推出了「小型期指」。這種小型期指的買賣和傳統的期指一樣,都是可以做好倉淡倉,只不過每手期指只是傳統期指的五分之一,即是每一點的上落只是港幣十元而已,而按金開始之時是港幣二萬幾千多元,比傳統期指少得多,只是傳統期指的按金六分之一而已。

上落每一點,每張期指只是十元,對普通的投資者而言,風險確是低得多。就以期指每日上落假設有三、四百點,也只不過是三、四千元,比每點要五十元、上落每日動不動就是三、兩萬元的,風險肯定低得多。

當然,資本足夠的,又有投資技巧的,傳統期指每點五十元上落又何足懼哉?但無論如何,小型期指的出現,不日傳統的大型期指同時並存,就適合不同的投資者,各適其適,喜歡高風險或是較低風險的都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投資工具。投資工具越來越多元化,對投資者來說,真是一件好事。

三、適合哪些投資者?

小型期指適合以下的投資者 :

1.資本較少的投資者。傳統的期指,並不是每一個投資者都負擔得起的。動不動上落都要三、五萬元,一般普羅大眾會承擔不來。

2.即使有些投資者有足夠的資本,但如果認為不想冒過高的風險,小型期指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選擇。

3.認為市勢並不明朗,不希望當時買賣太大,但又想玩期指的投資者,就可以買賣小型期指。

4.對初人期指市場的人士,小型期指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初人期指市場的人士,最好以小型期指作為磨煉自己的地方,不宜一進場就以高風險的傳統大型期指作為試金石。

小型期指有這樣的優點,將來必然會越來越旺,乃可預卜。這裡講的期指買賣要訣,完全適用於各種期指的買賣。




第八章 : 即市期指的特色

期指即市買賣,有以下的特色:

1.期指即市買賣比較著重於短線的投資或投機。暫時以即日平倉作為起步點,除非運用相關的理論,作過夜市則例外。

2.即市期指因為以短線為主,所以入市要快,出市要快,並不作很長遠的打算。

3.有時一日之內,機會可能會出現多次,即市買賣可能會作出不止一次的入市和出市。

4.即市買賣期指,如果只局限於即日平倉,其風險會是比較低的。較中長線的期指買賣,風險則會比即市買賞的高得多。

5.也因為即市期指的風險比較低,所以在利潤而言,也會比中長線的期指買賣為遜色。

6.在即市期指買賣之下,如果投資者看中市勢,是可以保持彈性,將利潤不斷滾大的,並不會限定投資者只賺些少而已。即市買賣期指,有彈性地可以伸延為較中長線的期指買賣,以增加投資的利潤。

7.如果看錯,即市期指會有原則指令投資者要在盡短時間內了結,將損失減到最低限度。

8.雖然是即市的買賣,但當中卻大有學問,如果不學習當中的投資方法、竅門、要訣,就不可以在即市買賣期指中做得成功。




現時只要去有期指買賣的相關股票行開設戶口,就可以即時做買賣,"耀記",大期十萬蚊左右,小期二萬零五佰!!
當然要預鬆些少啦!!!小期戶口結存萬六以下,經紀可能會當你通輯犯,輯補你補倉!!唔補既話幫你斬倉,無法繼續做買賣,
直至到你補回倉為止!!小期一出一入手續費大慨$30,大期$70左右!!所以開得單多,而賺唔到利潤,手續費都會需要俾好多錢!
如果想開期油,要 US3000!!

期指試玩地點 :

以下內容需要回復才能看到
http://www.sharppoint.com.hk/new/index.html

基本上download左個sptrader 呢個software,安裝後就可以試玩!!
下載完成可進行安裝,安裝後會出現 :
Login.JPG (57.53 KB)


在 sharppoint 網址內有個demo,係果到開個demo account,兩三日就會就收username & password,
咁就開始paper trade 生涯喇!!炒恆期,歐洲股市,期油,大豆,商品等等......24小時炒之不盡!!

最後,paper trade 同現實既真正期戶口,有少許分別,雖然同是sptrader,但點價會有跟唔足,少了即秒及分鐘圖!!
還有其他,等待大家去研究!!謝謝!!

Monday, November 22, 2010

引起中國人振驚的一篇演講

主題:引起中國人振驚的一篇演講!



余世維簡介: 著名跨國公司總裁,美國哈佛大學企業 管理 博士後、英國牛津大學國際經濟博士後,美國諾瓦大學公共決策博士。現任上海慧泉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美國富頓集團中國總經理。曾服務的客戶有:日本航空、飛利浦、柯達、聯合利華、ABB、三得利、3M、西門子、摩托羅拉、中國電信等國內外著名企業。



下面是其演講節選:



。。。。。我在中國大陸又讀到一道學生歷史考試題:甲午戰爭是公元哪一年爆發?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完全是死記硬背題目)



我後來到了日本大阪,才知道他們考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而是下面的論述題:



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一仗——「日清戰爭」,他們叫「日清」,我們叫「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八年抗戰」。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裡?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請分析之。





兩個國家的每個學生都努力作答案。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賠償二萬萬銀兩,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年訂馬關條約,那又怎麼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還會打!怎麼辦?所以人家就分析了,日本跟中國很可能在台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台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台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日本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中國未來台灣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日本的石油從波斯灣運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 六甲 海峽,上中國南海,跨台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條在日本叫做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台灣海峽封鎖起來,日本的油輪一定要從那裡經過,日本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海軍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



按照判斷,公元2015年—2020年,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以,日本現在統統做了對華戰爭的準備,所以什麼事情都要進入長期準備狀態,他們的情況,現在開始,把這個事情當作是時事,小心謹慎地在那裡準備。按照他們的判斷,中國跟日本的摩擦,會從東海開始,從台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2015—2020年,他們的學生統統在開始答題了。這種題目在他們那裡是這麼考慮的,在我們這裡是「李鴻章和伊騰博文」,所以他們這就叫做「思考」(而我們那叫做「死記」!),全世界都在研究他們中學的教育,小學的教育,都在研究他們的啟發性思考,而我們中國的教育就對國家的未來孤獨教條化,僵化學生的思想和人生!



什麼叫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就是誰都沒有責任?),我們應該改成「國家興亡、我的責任」(每個人都要自覺負責!),有誰想這樣一個問題嗎?我們把問題,上綱到國家,看看國家在想什麼?我們來看一個概念,日本一直在不停的部署,就是隨時準備做好跟中國打仗的準備。所以日本人,在這個事當中,全國都基於這種共識,不光日本國防部有這個想法,這個沒有什麼稀奇,而是整個日本全國都有這種想法。為什麼?我講四個道理你聽聽看,他們是否真的全國皆兵,全民皆兵?



第一個例子,中國大陸一個河北的石家莊,一個山西的太原和大同是產煤的地方,你認為最大的買主是誰?是日本!其實日本這個國家是不燒煤的,你有沒有注意到,為什麼日本大量的向中國採購煤炭呢?其實二、三十年來日本大量不斷地向中國採購煤炭,回去以後在日本的下關下船,然後統統用水泥把他封起來,封成一個個石方,然後沉在日本內部的內海的海底。聽說現在已經沉下去半個太原,這些煤炭是準備將來跟中國打仗的時候要用的。公元2015年至2020年,中國跟日本可能開戰。這時候中國的核潛艇可能封鎖他的太平洋,中國如果那時有航空母艦,可能出動在日本海,日本主力艦如果跟中國戰艦作戰,就把這個煤炭挖起來燒。所以,現在就開始在採購了。所以,中國一船一船的煤運向日本去,統統沉在他的海底,我們卻不知道他心中有什麼想法?



第二件事情,從人造衛星看下去,整個日本是條綠色的,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們的樹一棵都不砍。在日本砍任何一棵樹,都要經過日本政府的許可,因為他們把森林看成重要的資源。可是全日本都用筷子,那怎麼辦?就將中國東北、黑大興安嶺的木材統統向日本出口,從烏蘇里江送下去,在海參崴裝船了以後,向日本外銷。所以日本人買的全部是我們東北的木頭,買回去以後全部削成筷子,給一億一千萬人口使用。當他們吃完以後,沒有一根筷子是丟掉的,全部收起來,再給它磨成紙漿,賣給中國的《人民日報》印報紙。所以《人民日報》印報紙的紙漿全部是自己的木頭,不過是在日本人的嘴巴上面轉了一圈。



第三是中國的稀土金屬,出口最大的是日本,中國稀土金屬企業的老總沾沾自喜於「廉價國家資源出口創匯多少?」,卻不知道日本人將這些稀土原料加工成一種粉末,塗在「點離子彩電」屏幕上,以昂貴的高價格賣給中國人,中國人的家庭買了還向鄰居客人炫耀!日本要壓制中國稀土企業降低價格,不降就停止進口,中國企業就要破產倒閉發不出工資,於是爭相降價,相互殺價只為了討好日本,而中國國務院稀土辦公室昏聵的沒有任何應對的商業戰略。前段施加日本壟斷提高鐵礦石價格壓制中國鋼鐵企業也是這樣的戰略,中國沒辦法!



第四件事情是在中國的雲南山區一所破爛小學的課桌卻寫著「日本政府捐贈」的字樣,我不禁為「日本鬼子從中國孩子幼小心靈開始公關腐蝕而我們的卻貪污腐敗不願意投資教育」而感到悲哀!



這四個故事,給你一個什麼啟示?一個國家要有危機感,就要像這樣子,全日本都有這種危機感。每一根筷子都不丟,知道那個是紙漿的原料,每根筷子來自中國的木頭,知道自己的樹是不能砍的。所以這個道理在他們那裡講是一個國民意識,就是全民動員積極備戰!日本的海軍一直在刺探中國的情報,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海軍的總人數,已經是世界排名第二位,已經超過了俄羅斯了,僅次於美國,他還叫做海上自衛隊。其實只差航空母艦和主力艦沒有做,其實是個標準的海軍,他卻只是稱他為自衛隊;但是做軍人總要有磨練的機會吧?有機會總要打打仗吧!所以他一找到機會,就總是要操兵一下,練一下。

有張照片是剛剛照沒有多久的,日本出動運輸機,支援阿富汗戰爭,其實那地方揮手的統統是日本軍人。那個飛機已經在巴基斯坦,所以日本為了這個事情出動。為什麼?做軍人就是要常常練習練習,所以日本的軍隊好久沒有打仗了。上一次打了波斯灣戰爭,日本就想要參戰,美國總統就是現在那個小布什的爸爸沒有同意。這一次日本人又出動了,這一次他們美國改變了一個方針,允許日本做後勤。所以他們的運輸部隊,後勤部隊就統統出動了。日本實際很想參加前衛部隊,希望美國讓日本參加,打那個野戰。可是美國怎麼想,都覺得不太妥當。所以日本的前衛部隊到現在沒有出動,下次如果世界上再有什麼戰爭,日本兵還希望出兵,來練習練習他的野戰部隊。其實他們在做打仗的準備,積極地做好跟中國戰爭

的準備,中國是亞洲新強國,日本是亞洲霸權,這兩個國家非打一仗不可。不打一仗,不能夠分出誰更強,沒有辦法了,你們的兒女小寶要上學了,注意你們小寶的EQ,注意他的管理,注意他從小長大的生活習慣,到那時你們家的小寶,是跟日本家的小寶,打一仗,我們看看是誰的訓練比較好。



中國跟日本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干了場甲午戰爭,我們輸了;20世紀又打了8年抗戰,我們又輸了;要不是美國丟了兩顆原子彈,我真不曉得、真難想像,那次中國是否要亡國了?我到日本去的時候,你猜他們講了句什麼話?他們說:「我們是一頭野狼,挨了十幾拳,死於兩顆槍彈」,那十幾拳就是中國,那兩顆槍彈,講的就是美國原子彈,這句話全日本都在講:「我們是一頭野狼,挨了十幾拳,死於兩顆槍彈」。這個是他們永遠記住的。



我們現在搞經濟發展,不承認錯誤,至少要有這種憂患意識。21世紀日本跟中國再干一仗,萬一我們又輸了,就22世紀再打,100年打一次,這件事情全日本人都記在心上,我們也不要掉以輕心!



所以,我覺得美國其實不是中國的心腹大患,美國那個傢伙,喜歡當老大,沒有事就過來問:「你看誰是大哥?」「那當然是你了,老大。」他就說:「說得也是!走了」他就走了,你就不要管他了。他對中國沒有領土野心。倒是那個小日本就不同了,一碰到的時候就說:「日中友好」一邊握手,一邊在那裡磨刀,沒有事就恁搞你一下。所以我想到躺在旁邊那個日本,我晚上都睡不著覺;而那個美國,坦白講,我真的無所謂。



以我對這兩個民族的瞭解,因為與這兩個民族交往了20幾年,不是讀書就是就業,不是出差就是在那開會,所以,我到現在還有一大堆的美國和日本朋友,我對這兩個民族的看法始終是耿耿於懷。所以,我始終認為日本這個國家,遲早要跟中國再干一仗的,因為他們天生下來就是缺少資源。為了活下去非打不可,你認為怎麼辦呢?雖然這個問題是個國家問題,那麼跟企業和個人不是完全一樣嗎?難道中國企業不能想像,我是一個缺少市場和資源的企業嗎?我也要在人家的腰上咬一口啊!不是一樣的道理嗎?那人家也是這樣想你們的,也是在你的腿上開飯吃一口肉,也是一樣的嘛?所以每個企業都要有短中長期計劃。你們的計劃是什麼?我們不用討論,那時有沒有,你自己在心裡想想看。。。。

引起中國人振驚的一篇演講

主題:引起中國人振驚的一篇演講!



余世維簡介: 著名跨國公司總裁,美國哈佛大學企業 管理 博士後、英國牛津大學國際經濟博士後,美國諾瓦大學公共決策博士。現任上海慧泉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美國富頓集團中國總經理。曾服務的客戶有:日本航空、飛利浦、柯達、聯合利華、ABB、三得利、3M、西門子、摩托羅拉、中國電信等國內外著名企業。



下面是其演講節選:



。。。。。我在中國大陸又讀到一道學生歷史考試題:甲午戰爭是公元哪一年爆發?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完全是死記硬背題目)



我後來到了日本大阪,才知道他們考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而是下面的論述題:



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一仗——「日清戰爭」,他們叫「日清」,我們叫「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八年抗戰」。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裡?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請分析之。





兩個國家的每個學生都努力作答案。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賠償二萬萬銀兩,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年訂馬關條約,那又怎麼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還會打!怎麼辦?所以人家就分析了,日本跟中國很可能在台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台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台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日本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中國未來台灣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日本的石油從波斯灣運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 六甲 海峽,上中國南海,跨台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條在日本叫做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台灣海峽封鎖起來,日本的油輪一定要從那裡經過,日本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海軍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



按照判斷,公元2015年—2020年,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以,日本現在統統做了對華戰爭的準備,所以什麼事情都要進入長期準備狀態,他們的情況,現在開始,把這個事情當作是時事,小心謹慎地在那裡準備。按照他們的判斷,中國跟日本的摩擦,會從東海開始,從台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2015—2020年,他們的學生統統在開始答題了。這種題目在他們那裡是這麼考慮的,在我們這裡是「李鴻章和伊騰博文」,所以他們這就叫做「思考」(而我們那叫做「死記」!),全世界都在研究他們中學的教育,小學的教育,都在研究他們的啟發性思考,而我們中國的教育就對國家的未來孤獨教條化,僵化學生的思想和人生!



什麼叫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就是誰都沒有責任?),我們應該改成「國家興亡、我的責任」(每個人都要自覺負責!),有誰想這樣一個問題嗎?我們把問題,上綱到國家,看看國家在想什麼?我們來看一個概念,日本一直在不停的部署,就是隨時準備做好跟中國打仗的準備。所以日本人,在這個事當中,全國都基於這種共識,不光日本國防部有這個想法,這個沒有什麼稀奇,而是整個日本全國都有這種想法。為什麼?我講四個道理你聽聽看,他們是否真的全國皆兵,全民皆兵?



第一個例子,中國大陸一個河北的石家莊,一個山西的太原和大同是產煤的地方,你認為最大的買主是誰?是日本!其實日本這個國家是不燒煤的,你有沒有注意到,為什麼日本大量的向中國採購煤炭呢?其實二、三十年來日本大量不斷地向中國採購煤炭,回去以後在日本的下關下船,然後統統用水泥把他封起來,封成一個個石方,然後沉在日本內部的內海的海底。聽說現在已經沉下去半個太原,這些煤炭是準備將來跟中國打仗的時候要用的。公元2015年至2020年,中國跟日本可能開戰。這時候中國的核潛艇可能封鎖他的太平洋,中國如果那時有航空母艦,可能出動在日本海,日本主力艦如果跟中國戰艦作戰,就把這個煤炭挖起來燒。所以,現在就開始在採購了。所以,中國一船一船的煤運向日本去,統統沉在他的海底,我們卻不知道他心中有什麼想法?



第二件事情,從人造衛星看下去,整個日本是條綠色的,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們的樹一棵都不砍。在日本砍任何一棵樹,都要經過日本政府的許可,因為他們把森林看成重要的資源。可是全日本都用筷子,那怎麼辦?就將中國東北、黑大興安嶺的木材統統向日本出口,從烏蘇里江送下去,在海參崴裝船了以後,向日本外銷。所以日本人買的全部是我們東北的木頭,買回去以後全部削成筷子,給一億一千萬人口使用。當他們吃完以後,沒有一根筷子是丟掉的,全部收起來,再給它磨成紙漿,賣給中國的《人民日報》印報紙。所以《人民日報》印報紙的紙漿全部是自己的木頭,不過是在日本人的嘴巴上面轉了一圈。



第三是中國的稀土金屬,出口最大的是日本,中國稀土金屬企業的老總沾沾自喜於「廉價國家資源出口創匯多少?」,卻不知道日本人將這些稀土原料加工成一種粉末,塗在「點離子彩電」屏幕上,以昂貴的高價格賣給中國人,中國人的家庭買了還向鄰居客人炫耀!日本要壓制中國稀土企業降低價格,不降就停止進口,中國企業就要破產倒閉發不出工資,於是爭相降價,相互殺價只為了討好日本,而中國國務院稀土辦公室昏聵的沒有任何應對的商業戰略。前段施加日本壟斷提高鐵礦石價格壓制中國鋼鐵企業也是這樣的戰略,中國沒辦法!



第四件事情是在中國的雲南山區一所破爛小學的課桌卻寫著「日本政府捐贈」的字樣,我不禁為「日本鬼子從中國孩子幼小心靈開始公關腐蝕而我們的卻貪污腐敗不願意投資教育」而感到悲哀!



這四個故事,給你一個什麼啟示?一個國家要有危機感,就要像這樣子,全日本都有這種危機感。每一根筷子都不丟,知道那個是紙漿的原料,每根筷子來自中國的木頭,知道自己的樹是不能砍的。所以這個道理在他們那裡講是一個國民意識,就是全民動員積極備戰!日本的海軍一直在刺探中國的情報,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海軍的總人數,已經是世界排名第二位,已經超過了俄羅斯了,僅次於美國,他還叫做海上自衛隊。其實只差航空母艦和主力艦沒有做,其實是個標準的海軍,他卻只是稱他為自衛隊;但是做軍人總要有磨練的機會吧?有機會總要打打仗吧!所以他一找到機會,就總是要操兵一下,練一下。

有張照片是剛剛照沒有多久的,日本出動運輸機,支援阿富汗戰爭,其實那地方揮手的統統是日本軍人。那個飛機已經在巴基斯坦,所以日本為了這個事情出動。為什麼?做軍人就是要常常練習練習,所以日本的軍隊好久沒有打仗了。上一次打了波斯灣戰爭,日本就想要參戰,美國總統就是現在那個小布什的爸爸沒有同意。這一次日本人又出動了,這一次他們美國改變了一個方針,允許日本做後勤。所以他們的運輸部隊,後勤部隊就統統出動了。日本實際很想參加前衛部隊,希望美國讓日本參加,打那個野戰。可是美國怎麼想,都覺得不太妥當。所以日本的前衛部隊到現在沒有出動,下次如果世界上再有什麼戰爭,日本兵還希望出兵,來練習練習他的野戰部隊。其實他們在做打仗的準備,積極地做好跟中國戰爭

的準備,中國是亞洲新強國,日本是亞洲霸權,這兩個國家非打一仗不可。不打一仗,不能夠分出誰更強,沒有辦法了,你們的兒女小寶要上學了,注意你們小寶的EQ,注意他的管理,注意他從小長大的生活習慣,到那時你們家的小寶,是跟日本家的小寶,打一仗,我們看看是誰的訓練比較好。



中國跟日本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干了場甲午戰爭,我們輸了;20世紀又打了8年抗戰,我們又輸了;要不是美國丟了兩顆原子彈,我真不曉得、真難想像,那次中國是否要亡國了?我到日本去的時候,你猜他們講了句什麼話?他們說:「我們是一頭野狼,挨了十幾拳,死於兩顆槍彈」,那十幾拳就是中國,那兩顆槍彈,講的就是美國原子彈,這句話全日本都在講:「我們是一頭野狼,挨了十幾拳,死於兩顆槍彈」。這個是他們永遠記住的。



我們現在搞經濟發展,不承認錯誤,至少要有這種憂患意識。21世紀日本跟中國再干一仗,萬一我們又輸了,就22世紀再打,100年打一次,這件事情全日本人都記在心上,我們也不要掉以輕心!



所以,我覺得美國其實不是中國的心腹大患,美國那個傢伙,喜歡當老大,沒有事就過來問:「你看誰是大哥?」「那當然是你了,老大。」他就說:「說得也是!走了」他就走了,你就不要管他了。他對中國沒有領土野心。倒是那個小日本就不同了,一碰到的時候就說:「日中友好」一邊握手,一邊在那裡磨刀,沒有事就恁搞你一下。所以我想到躺在旁邊那個日本,我晚上都睡不著覺;而那個美國,坦白講,我真的無所謂。



以我對這兩個民族的瞭解,因為與這兩個民族交往了20幾年,不是讀書就是就業,不是出差就是在那開會,所以,我到現在還有一大堆的美國和日本朋友,我對這兩個民族的看法始終是耿耿於懷。所以,我始終認為日本這個國家,遲早要跟中國再干一仗的,因為他們天生下來就是缺少資源。為了活下去非打不可,你認為怎麼辦呢?雖然這個問題是個國家問題,那麼跟企業和個人不是完全一樣嗎?難道中國企業不能想像,我是一個缺少市場和資源的企業嗎?我也要在人家的腰上咬一口啊!不是一樣的道理嗎?那人家也是這樣想你們的,也是在你的腿上開飯吃一口肉,也是一樣的嘛?所以每個企業都要有短中長期計劃。你們的計劃是什麼?我們不用討論,那時有沒有,你自己在心裡想想看。。。。

Friday, April 16, 2010

1997 香港金融風暴 -- 大戶絕招

1997 香港金融風暴 -- 大戶絕招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stanley77438/article?mid=68

神又係佢鬼又係佢

一直想有系統地寫寫大戶殺散戶招數,但涉及題材太多,未能動筆。但網友阿風問起,又覺得可以先談談,或者等將來把這裏的內容整理成書,才理出一個系統吧。

  我一開始就話,股市有很多幕後大佬,設定老鼠籠,請君入籠。幕後大佬精研群眾心理,用最高超的手法引你入籠,各行各業也有竅妙,我就是想帶大家窺探股市大佬行事的「竅炒」。

  我將股市大佬分兩類,鬼佬和土佬,鬼子大佬食大茶飯,主宰大市的上落方向,土炮大佬主要玩個別股份,炒過不亦樂乎。亦有界乎兩者中間的鬼子大行,已經變成半個土炮,在本地搞衍生工具,恒常吸水。

  先講鬼子大佬。你知我鐘意講故事,先從98年政府入市的故事講起。98年鬼子大軍襲港,全球最狠的對沖基金雲集香港,最厲害的是索羅斯的老虎基金和一個外號「餓狼」的對沖基金集團(事後曾接受鬼佬雜誌訪問,得此渾號),它們要食大大大茶飯,想一舉擊潰港元聯系匯率和攻散股市,想賺數以百億計美金。

  香港政府好像一個童子軍那樣入市,和大鱷博棋,而家稔起都好得人驚,事關開始時政府只打算入貨100、200億港元股票,後來鬼佬借貨狂沽,政府接貨1000億,聞說接到最後一日,金管局任總落車時真係腳軟。

  那時香港政府對抗鬼佬大軍,入市全部搵華資行操盤,惹起鬼佬不滿,聞說當時美國財長魯賓,直接打電話俾特首老董,話香港政府入市不找鬼佬行,歧視佢地咁話。這個故事第一個教訓,就係鬼佬大證券行幕後有政府撐腰,你話勁唔勁。香港政府當然無就範,因為入市操盤者得悉政府的機密,當時要和鬼佬開戰,自然不想找鬼佬經紀行了。

  結果香港政府入市贏錢,鬼佬對沖基金有無輸到仆呢?又唔係好覺老虎基金輸大錢喎。關鍵在什麼,我相信是「轉身」,鬼佬好快就轉咗身,由做淡變做好。這是第二個教訓,亦是最重要的教訓,大市上落,做好做淡都是大戶,神又係佢,鬼又係佢。

  我最記得當日政府入市前,恒指低見5800點,當時還有一本以數字為名的週刊,以封面故事大唱恒指會見3000點,即係話仲要跌一半,放這些消息的人,若無特殊動機,就是見好唱好見淡唱淡跟風之輩,你信佢就入籠啦。

  政府入市後,兩年之間,股市由恒指低位5800點,升上18000點的歷史高位。我有一個理論,以當時的經濟條件,跌到5800點不合理,升到18000點同樣不合理,股市這樣喪升,有兩個原因,第一,政府大量持貨,不正常地收乾了股市的貨源,令供求失衡而急升。第二,對沖基金在7000點左右反手造好,推波助瀾,挾升港股。所以鬼佬大戶使遇上不按常理出牌的香港政府,被挾在當下,也能即時轉身,一路媽你入市破壞市場規律,唱你入市唔掂,等人以為政府頂一陣就頂唔順,一路暗中卻反手做好,齊行同你一齊玩上去,這是第三個教訓,鬼佬大戶咁古惑,言行不一,一眾散戶點夠佢玩!

  其後陸羽仁找了一個當日直接參與入市的高官,問他知唔知對沖基金是否反手造好,他的答案是「完全有可能」。

  98年一役,暴露了鬼子大戶的各種招數,陸羽仁近觀兩軍搏殺,都學到唔少野。明白這些大戶招數,往後分析大戶入市動向,都八九不離十矣。



舞高

97年開始的金融風暴,為香港人上了經典的一課,最徹底地暴露了大戶操控股市的行為。  
  

鬼子大戶操控股市,部署有大有小,大如97一役,那是10年不遇的大戰,他們要賺數以百億計的大錢。小如每年一兩趟的大波動,年年如是,他們雖然只是賺幾十億的細錢,但也如提款一樣,予取予攜。
  

股市要跌,就先要升,升得愈多,偏離經濟實況,跌得愈重。大戶舞高才可弄低,推高時賺錢,推跌時更賺錢,只要有很多傻仔跟進,舞高弄低不要花太多自己的真本錢,那就可以賺盡急升和暴跌的波幅。
  

今日先講舞高,又到講故事的時間,時維97年,香港快將回歸,成為世界大事。20多年前香港前途談判時的恐共情緒,慢慢消淡,回歸看起來如換一面旗那樣簡單,整個社會有點熱情高漲,股市樓市不斷升溫。  
  

索羅斯看在眼裏,看到了千戴難逄的狙擊機會。看過索羅斯著作的朋友,都知道他極其留意各地政府的行為,他專門追踪政府行為的盲點,下手狙擊。92年索羅斯狙擊英磅,打敗英倫銀行一役,引為他一生的經典,當時英磅和歐洲貨幣單位掛鈎,索羅斯就看透英國外強中乾,根本無力支持英磅高企的匯價,才下手狙擊,結果逼得英磅大幅貶值。所以大戶落手,除了看經濟外,還看政治條件。
  

在香港回歸前的高漲情緒中,要推高股市可謂不費吹灰之力。加上股市高升,樓市暢旺,會被視為歡迎回歸、看好回歸的政治正確訊息,所以股市樓市上升,自然而合理,好像愈升得多愈好。英國人也樂見你出現泡沫,交一個大泡沫給你,我光榮撤退,證明我英國人幾叻,之後你自己搞掂。至於港府官員,看到泡沫也未必敢開口。
  

如果大戶獨力出手,舞高大市,在高位一路入貨,成本極重,接貨太多,想高位派貨也不容易。但在回歸的情緒中,日日炒高,政府官員也加埋把口唱好,推高易過借火,鬼子大戶低位接貨,在16000點、17000點一直泌貨出街,沽完貨再大手累積淡倉,仍然神不知鬼不覺,大家依然感覺良好,開開心心慶回歸。
  

結果市區樓價由5000元一呎升到10000萬,股市由12000點、13000點升到17000點,舞到這種高度,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已到一督即爆的地步。除了回歸的情緒因素外,當時狙擊香港還有其他有利條件。政權交接,特區政府如新上手的童子軍,和索羅斯對打,就如大人和細絡仔打交那樣。事後有高官私下對陸羽仁講,香港當時已經回歸,失去英國這個靠山,美國人就更加不用俾面了。
  

所以大戶要推低股市,就先要舞高,即使一年兩轉的小浪,也是如此,四大中資銀行上市,也是最好機會。記得幾年前和港交所高層吃飯,他們話好辛苦爭取到四大銀行來香港上市,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頭戲,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當時陸羽仁心想,四大銀行上市,不正正是大戶舞高股市的好時機。
  

去年六月交銀上市,股市向上,到十月建行上市,上市前舞高,上市後大跌。今年五月中行上市,也是上市前大市舞高,上市後急回。這些巨型銀行上市,上市前氣氛良好,舞高派貨容易,人家集資600、700億,大市上升政治正確,鬼子大戶就趁機高位派貨,等你來頂了。今年十月工行上市,是四大銀行最後一間掛牌,唔知歷史會否重演,上市前舞高,上市後插低呢?



插低

有句話叫大戶沽貨,愈沽愈高。這句話應有下一句,大戶買貨,愈買愈跌。


大戶在低位入貨,等到市場氣氛好好時,就暗手沽,甚至硬把大市挾上,把氣氛由唔好搞到好,然後慢慢出貨。大戶持貨量大,出貨要10億、10億咁出,如果找不對時機出貨,一出貨就大跌,他賣的貨也無錢賺,亦來不及轉手做淡。所以你見大市氣氛好好,好消息盡出,成交量大,但股市不升,甚至先升後回,就是大戶出貨的訊號,這就是我經常講,股票由強手轉到弱手之中。大戶出齊貨之後,就反手做淡,累積大量期指淡倉,等到大跌之後食糊。由舞高轉入插低的階段。


97年7月,就是這種大戶盡出持貨、由好友變淡友的好時機,到恒指衝撞17000點後,股市熱而不升,已預示大市暗中轉勢。就同一個時候,樓市也去到頂峰,記得當日我公司一個同事看報後高呼,「嘩!青山公路海景樓都過萬蚊一呎,好犀利呀!」我當時有不祥感覺,咁既樓價,長線點樣企得穩呢?


同年10月,特首董伯伯還發表施政報告,推出85000建屋目標,要打擊樓市炒風。但對沖基金已經開始狙擊泰銖,金暴風暴已吹到香港,港股隨即急跌,出現第一浪的股災,大市短期內跌3000點以上。


我後來才知道,當時以為股市已經跌得很甘,原來只是跌浪的開始。對沖基金在近17000點向下一直大手沽貨,估計他們的平均成本,約在15000點的價位。


那時風暴的表面是狙擊港元,金管局初時以挾息迎戰,試過有一日隔夜拆息挾高到300厘。挾息的理念很簡單,你把美金調來香港,轉成港紙來沽,沽低港元匯價,甚至借港紙去沽,成本極低,所以政府挾高利息,高到一日300厘年息,就是想拉高港元炒家的成本,等你捱唔得耐,炒一兩個月就要走人。


怎知道你以為對方打陸戰時,對方原來同時打空戰。原來炒家過去已炒過港元,知道在聯系匯率之下,港元不易擊潰,而金管局一見人狙擊就挾息,反擊十分有力。所以對沖基金那次是雙途進攻,既沽港元,同時又沽港股沽期指,金管局大力挾高利息時,的確增加炒家利息成本,但同時令做生意者大捱貴息,搞到股市連番急跌。


記得當時和財金高官傾偈,他問我在這種高息的氣候,推出定息揭,可否穩定人心,若在那時定息,年息率約12厘。我當時的答案是12厘雖然極高,但在利息飛升的預期中,人會尋求穩定,定息按揭有會有市場。現在看來,12厘是難以想像的高息,當時卻有助穩定人心,可見人心如何不定,在這種環境下,要天天插低你的股市,豈不容易。  


那時真是每日都有壞消息,利息高企,證券行日日出看淡的報告,評級機構調低香港的評級,股市和樓市成為一個互相拉扯向下的怪圈,股市跌完樓市跌,樓市跌又成為股市再跌的藉口。   


在升市和跌市中,傳媒都會推波助瀾,股市17000點,有人看20000點,在股市6000點時,有人會吹股市即將跌到3000點,你本來不信,看見股市天天跌的「現實」,你就會相信。  


在98年中金融風暴最烈時,雜誌吹出3000點的「目標」,我估計鬼子大戶原本計劃在5000點左右,就開始平倉,一直殺落4000多點收場,不會等到3000點這些超低水平才沽貨。鬼子大戶半途借入大批現貨狂沽,平倉時要重新買入現貨,同時平期指淡倉,再轉頭造好,倉位巨大,沒有1000點的水位,恐怕不能完成這個偉大的工程。   


試想如果沒有政府入市,破壞鬼子大戶造淡大計,他們真是肥過肥仔水。我估計他們造淡倉位的平均成本約15000點(不計之後借現貨沽空的價位),如果最後在平均5000點平倉,一張期指賺1萬點,即是賺50萬元,若對沖基金大戶沽了5萬張期指,單計期指可賺250億,它們在高位沽出股票現貨,一路跌也借入大量現貨再沽空,加上沽現貨的賺價,估計他們一舖就可以勁賺300、400億。不過政府來一個童子軍入市,就打破了鬼子大戶勁賺的美夢。


所以大跌市跌到離譜,人心極其脆弱時,如果你有力守,正是入市的好機會。問題是何時近底,那就考眼光了。



股匯齊攻

和行各業搵食都有竅門,食大茶飯者更暗藏厲害絕招,才能搵大錢,散戶一般是大戶的點心,不過若能看通大戶的搵食竅門,或許可以做一做鱷魚蝨乸,人吃肉時你吃骨頭,總好過做點心給人吃吧!


九七年政府入市前,曾小心研究鬼子大戶透過匯市和股市雙途襲港的竅門,特別是在期指市場的搵食招。


你要明白鬼子大戶做什麼,就要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這叫做「換腦思維」。先說狙擊港元,大戶炒港紙的風險,比炒其他自由浮動的貨幣低得多,他炒一隻自由浮動的外幣,炒得成功大幅插低該貨幣的匯價,大戶自然可以賺大錢,但若炒作失敗,對方的中央銀行成功挾高貨幣的匯價時,大戶便要蒙受匯價和借當地貨幣沽貨付利息的雙重損失。

但港元和美元以接近7.8元的兌換價聯系起來,若大戶狙擊港元成功,港元和美元脫鈎,港元匯價大跌,大戶固然大賺,即使狙擊失敗,香港固守聯匯,但港元匯價不會大升,大戶不用蒙受匯價風險,只要承擔借港元沽的利息付價,風險很低,所以沽港元有獨特的吸引力。


  不過從鬼子大戶的角度,沽港元的最大弊病是成功機會不大,而且一係得一係唔得,沒有中間方案,若沽一隻浮動的外幣,沽低一成都有賺,但港元聯系匯率若不崩潰,就無錢落袋,所以他們自自然然會稔到在股市獲利。因為過去每次他們沽港元,金管局除了入市接港元之外,就是挾息,但挾高利息對經濟不利,是股市的壞消息。所以大戶很快就想到同時入股市做淡,引你挾息,推低股市,就成為另一條賺快錢的方程式。


  這裏要講一個題外話,我們股市好時,經常聽到話資金湧港,銀行水浸,銀行同業拆息低企,甚至美國加息香港不加息。但大戶要造高造低你的銀行拆息也不太困難,他調來大量美元兌成港紙,留在香港,你的銀行自然水浸。那一天大戶部署好要造淡,打個電話俾銀行,將放在本地的錢換回美金大量調走,資金一緊,拆息就抽高,所以要造成資金外流、銀根緊絀的感覺也十分容易。

  資金外流的消息公布時,股市下跌,又有一個很合理的「理由」了。但我們看資金流進流出,那些資料全是滯後資料,我們再看這資料做反應,很多可能就是資金調動人期待的結果。我當然不能否認部份資金流動是「自然的」,但無人可以否認,部份資金流動是「有預謀」,既然資金流動可以左右股市,誰可保證操控資金流動的人,沒有透過這個過程在股市獲利呢?例如現時資金過多香港不跟足美國加息,稍後資金外流,香港要追加利息時,又會否是一個做淡的好藉口呢?


  回頭說政府當日如何拆局,我雖然成日話政府是童子軍入市,但他們的行動其實並不盲動,亦研究過大戶搞股市的方式,一句話,主要透過期指賺錢。


  鬼子大戶或許在九七回歸時,若有現貨在手,定已盡沽持貨,然後在近17000點的高位,不斷累積淡倉,主要是期指,其次是借入現貨沽出(可向基金借貨,付出幾厘的年息予借貨給他們的基金),大戶在高位沽下來,進進出出,最後持有大量的期指淡倉,然後股市一路跌,大戶再大手沽期指,也可以再借現貨沽空,插低股市,相信大戶是兩招齊出,製造驚嚇效果。


  金融風暴的最高峰期,有十多萬張期指未平倉合約,相信絕大部份是鬼子大戶的倉位。  政府入市,就是從股票現貨和期指兩頭進攻破局。


期指破局

   如果一個地方經濟正常增長,那個地方的股市亦應正常向上,從一個圖表上看,那是一條由左至右、曲折向上的曲線。不過從大戶的角度,如果一個股市一年只增長5%,他們入市都不會有太多肉食。所以大戶會人為地把股市舞高插低,食盡波幅。他們推高大市的時候會過高,散戶趨之若鶩,叫他們不買也無可能,大戶就出貨;大市插低的時候會過低,但在那人心脆弱的時候,無人敢入市執平貨,只有大戶自己揸。


你明明長揸可以取勝,結果偏偏在貴時買、在平時賣,甚至用衍生工具來放大自己的失敗。錯不在股市,錯只在你不懂股市的竅門。九八年的股市,就是一個最極端的例子。


政府入市之前,恒指跌穿6000點,你用任何基本因素去衡量,很多藍籌股也委實太便宜,但你活在當下,偏偏會相信恒指將會跌到3000點的說詞。


政府部署入市,明知鬼子大戶累積了大量期指淡倉,亦借了不少現貨沽空。政府入市挾淡倉,就是在現貨市場和期指市場雙途進入


我說政府如童子軍,當然有點誇張,但她在現貨市場,的確有點童軍味道,拉開架式,日行一善,在指定價位硬接所有現貨沽盤。鬼子大戶的兇狼程度,出乎政府意外,政府原本估計只要接100、200億貨,頂多是300億吧,怎知最後接到1000億現貨,大戶絕大部份是借貨沽空。


政府把股市推高以後,大戶借貨沽空得更狼,顯然想沽到政府接不往,想沽到政府膽怯停手,把政府擊潰,再大幅推低股市。政府眼見大戶借貨借得狠,在入市最後一個星期五,就逼他們在T加2(成交日加兩日)交收,要大戶如期在下周二交股票,部份大戶由於借貨借得急,向身在外國的基金借股票,交股票也來不及,部份只能在T加3、4交收,雙方就這樣是否合規問題,亦有糾纏。


如果政府在現貨市場只得一個勇字的話,她在期指市場入市卻顯出計謀。政府入市高峰之際,在8月28日期指結算日,對下一個月的期指出現600點大低水(即比當時的恒指低600點),這樣嚴重低水的情況,十分罕見,當時外界以為大戶大手沽下月期指,才出現這種低水,其實另是另有玄機。


據高人拆局,這是政府所為,她一方面大力接現貨托高恒指,但到期指結算日又大力沽下月期指,拉低下月的期指的價位,造成一個大差價,大幅增加鬼子大戶轉淡倉的成本。


熟悉期指的朋友應該知道,買期指和買股票不同,買股票有一買一賣,大戶借貨沽空,將來要買入股票還貨,才結束交易,獲利離場。但買期指可以只做一次交易,可以只買不「賣」,大戶在買入期指淡倉後(即所謂沽期指),可以不沽出期指淡倉,而期指要每月結算,在月底按結算日的平均價,計出結算價,以此結算價自動平倉,而買賣雙方就按結算價計算盈虧對數。若大戶要離場,月底結算後已自動離場。大戶想再做淡倉,就要做另一個交易,另外再沽下個月的期指,以維持它原有的淡倉,這就是所謂轉倉。


大戶愛炒期指的原因,就是因為期指會每月自動結算,所以她離場時,神不知鬼不覺,離場成本極低。


試想一個鬼子大戶如借貨沽了100億的現貨,他要平倉,就要在市場買入100億的現貨,單單是一個戶口買100億的貨,觸發市場跟風,大市隨時升一千、幾百點,所以話大戶轉身很難。但期指不同,鬼子大戶有等同貨值200、300億的期指淡倉,它想離場,等到月底自然結算,只要不轉下月淡倉,就可以離場,自自然然,水波不興。所以陸羽仁經常叫大家留意期指市場,以觀察大戶動向。


回頭說政府當日挾期指,把下一個月的期指價插低,鬼子大戶想轉下月淡倉,要低600點,等如白蝕了這個點數,政府此招,大增了大戶轉倉的成本和風險,逼使大戶不能轉倉,要把期指淡倉平掉。

從結果觀之,政府此招相當成功,總算打大戶一個措手不及。

否極泰來

九八年政府鬥大戶,打得旗鼓相當,如兩大武林高手決戰,遙見白氣蒸騰,未知鹿死誰手,我們今天知道結局,但結局其實不一定如此,且聽我慢慢道來。
  政府當日入市挾大戶,狂接港股,力壓期指,逼得大戶全軍深入,沽貨狼忙,期指結算日過,未知結局。政府當時仍然擔心,鬼子大戶稍事休息,又再捲土重來。說到底政府只得3000億財政儲備,用了1000億來買股票,如果挾不退鬼子大戶,對方來一招回馬槍,政府怎樣招架?


  怎知最後爆出一起風波,救了政府一命,那一幕如今仍歷歷在目。記得一天早上,有高官打電話來給陸羽仁,叫我去看一看當天英國《金融時報》的頭條新聞,拿報紙一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基金」(LTCM)投資俄羅斯盧布的金融產品出事,若事件處理得不好,會觸發美國金融危機。高官話對沖基金爆煲,或可解香港的困局。


  長期資本大有來頭,主事人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期權計價理論的創始人Scholes(即期權計價模式Black & Scholes Model的設計者),他們利用複雜的運算工具,買賣大量俄羅斯慮布產品,用龐大資本賺取微少的差價,料不到俄羅斯突然把盧布大幅貶值,立刻中重招。長期資本出事後,美國金融危機如箭在絃,當的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急召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一起商討對策,因為長期資本以巨量借貸來運轉,若鏈條斷裂,會在金融機構中產生骨牌效應,危險之極。


  結果格老和各大投資銀行講掂數,它們為了大眾利益(爆了煲對誰都沒有好處),答應不但不追債,每間銀行還借錢出來,讓長期資本暫時填數。


  這個畫面帶點諷刺,因為在此之後,港府入市後承受極大的國際輿論壓力,指港府入市破壞自由市場,由於被人挾倉的主要是美資的對沖基金,美國媒體、甚至官方都支持此一論調。怎知話口未完,美國政府就用另一個方式入市,挽救長期資本的危機,經此一役,外國也不好意思再話香港。


  另外,長期資本的危機,令金融機構關注到借錢予對沖基金的風險,亦收緊了它們的錢根。最後香港感到威脅解除,大市沽壓漸消。


  好多人話香港有運,如果沒有長期資本事件,根本不知道鹿死誰手,鬼子大戶後庭失火,急急回防,香港行了大運。


  陸羽仁不信命運,倒相信《易經》的道理,陽極則陰,陰極為陽,《易經》六十四卦有「否卦」(音鄙),有「泰卦」,香港當時是「否極泰來」。股市也好,經濟也好,跌完會升,升完會跌;升得過份,跌得厲害;反過來跌得過份,回升時也十分誇張。


  鬼子大戶當日從17000點一直沽下來,沽到7000點不收手,要沽到4000、5000點,見好不收,令股市跌得太離譜,本身已蘊積了強大的反作用力,若不是鬼子沽得太過份,政府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諱而入市。若不是對沖基金在全球搞得太離譜,長期資本也不會爆煲。那些看似偶然的事物,其實有一定的內在聯系。


  你明白這個陽極必陰,否極泰來,居安思危的道理,就知道見到大升時,需要一日比一日審慎,見到大跌市時,可以一日比一日樂觀。如果跌1000點時,股市反彈的機會只有一成,股市跌了10000點後,如果基本因素並無重大改變,反彈已變成有十成機會發生的事。


  不過鬼子大戶最後轉手造好,不但能全身而退,可能還有薄利,能夠做這樣,也要過人的EQ了。



借貨沽空

一口氣寫了六篇金融風暴的文章,藉此透視大戶借港股搵食的招數,希望網友看完有所警悟。以六篇文章總結一場環球金融風暴,難免粗疏。由於要照顧不同網友的水平,採取中間落墨的方式,懂行情的會覺得太淺,不懂行情的會覺太深,所以想再寫幾篇補遺文章,講講借貨沽空、期指運作、以至對沖基金的理念等。對金融市場已有認識者,可以略過不看;但對市場認識較少者,又不妨出出題目,點一點你想知道的課題。
今日先講借貨沽空,又從講故事開始。


98年8月14日,星期五。早已見慣跌市的經紀,一如以往地番工吹水,散戶早已輸到怕,恒指只有6000多點,不知大市跌到何時。不過那天開市後,神奇的事情出現,一開市幾隻大藍籌立刻上升,重磅如匯豐者都買盤湧現,到上午已升到157元,升了6元,到下午再升,似有無窮無盡的購買力。


經紀留意到藍籌買盤排哂隊,但買盤不是以往慣常買賣大藍籌的外資行,掛買盤的是中型本地證券行,例如和昇證券,只見它在藍籌股板上掛出幾十個買盤。市場上口耳相傳,有大水喉重手買入港股。結果當日埋單,恒指收報7224點,上升584點,單日升幅高達8.7%,破哂金融風暴以來的上升紀錄。

收市之後,財政司司長曾蔭權、財經事務局局長許仕仁、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一同亮相,招開記者會,高調宣布入市,向鬼子大戶宣戰。
陸羽仁聽聞,按政府的入市計劃,他們估計只要接100、200億股票,頂多是300億吧,就可以止往大市跌勢,破壞了對沖基金對港元和港股雙途造市計劃,逼他們離場,救港元、港股於水深火熱之中。


接貨200、300億的估計,恐怕不太科學,只是按市場訊息,粗略估算鬼子大戶到底沽了多貨,然後推算要接多少貨,結果卻遠超此數。


鏡頭跳到8月28日,政府入市兩週,這是期指結算日,也是政府入市最後一天的決戰日。當日戰情激烈,政府使出插低下月期指一招(明天再談),而接現貨也接到手軟,當日大市成交790億,連同早一天成交的229億,已經是1019億,當中大部份由政府拉開架式硬接。


政府高官沒有料到鬼子大戶可以一日狂沽700多億,記得當時和一個高官通電話,他極之勞氣,話對沖基金無理由有咁多貨,只是借貨沽空,它們四圍括盤,打到倫敦打到紐約借貨。高官話這些股票經過多重文件處理手續,要調回來需要一段時間,對沖基金來不及按規定在T加2交收(交易後兩日,即對下一個星期二,9月1日),一定要追究他們。結果的確有部份貨要到T加3、4才能交收,可惜聯交所和結算公司沒有規例可以追究,搞到政府氣憤不已,因為不能透過遊戲規則挾死這些「狼過華秀」的大戶。


所謂借貨沽空,就是沒有股票在手的人,向有貨的人借貨,借貨人向貨主支付一定的年息,例如5厘,就可借貨。借出股票者,不打算沽貨,例如是退休基金,它買入股票就長期持有,無論跌到點都不會沽,所以它們明知借貨者會沽貨,會插低它持有股票的價值,它也無所謂,因為它並不理會短期得失。反而可以藉借貨得到額外的利息收入。


借貨者亦有他的盤算。上述98年8月28日的情況,對沖基金手上的貨早已沽清,要再沽貨除了沽期指之外,亦只有借現貨來沽一途。即使它們從17000點開始沽下來,也是借貨來沽,而非先買入大手貨慢慢沽。大戶要做低股市,必要沽股票現貨和期指,如果它們在17000點買入100億股票現貨,股市一路跌它一路沽,它就要承受這批現貨跌價的損失。大戶當然不會這樣笨,它們明知自己要造淡,當然不會揸到成手貨,所以只會等一路跌下來,他們要沽股票現貨時,就借他人的貨來沽,由於貨是借回來的,價錢愈跌愈賺錢。


例如大戶200元借匯豐沽,180元再借貨去沽,160元再借再沽,到150元買入全數借入的匯豐股票平倉,還貨給貨主,大戶就會賺到匯豐價位下跌的差價。

香港借貨沽空完全合法,有指定的大價股票可以借貨沽空,而每天也會公布被沽空的股票數量,如果某隻股票被沽空得厲害,或有啟示。

期指運作

陸羽仁講大市走勢時,經常講期指的市況,你可能有點不明所以,其實我相信外資大戶主要在期指市場搵食,所以觀察期指,就大大概概可以估到外資的動向。   
  

我上次講到98年時政府入市,質低期指600點,增加外資大戶轉倉的成本,逼鬼子大戶離場,有些讀者不明運作,這裏不妨再作解說。   
  

在98年一役,鬼子大戶是雙途操作,既玩匯市,亦玩股市,而它們在股市的操作中,重點是累積大量期指淡倉,靠期指食糊,在風暴高潮時,期指未平倉合約超過13萬張,一般只得4、5萬張而矣,以此數字推算,鬼子大戶隨時沽了10萬張期指,意圖藉此獲巨利。   
  

下面兩段講期指ABC,已有認識者可以不看。期指是恒生指數的期貨,買賣雙方在賭恒指未來的走向。以昨天期指收市價16920點為例,你看淡,就入市買入一張期指淡倉(或稱沽期指),你的對手接你的盤,他就做了一張期指的好倉(或稱揸期指),這兩方對賭,直至月底結算。市跌了就是做淡倉的贏,市升了就是做好倉者勝。 期指是每月完的合約,即每月月底計數。
  

例如現時這個月是8月的期指,會在下週三結算,即是以當天恒指的平均價,來計算本月期指合約的結算價,每一點等如50元,買賣雙方對數離場,贏的收錢,輸的付錢,假設勝方贏100點,每張期指就贏5000元。如果你想再賭,就要再買下月的期指合約。如果你今個月沽了期指,一直睇淡,今個月倉位到期,又在下個月又沽了同等數量的期指,就叫轉倉,即是一直把倉位轉落以後的月份。通常持倉者會等每月最後幾日,候機轉倉,當他們做了下月的期指後,本月的期指可以自然等到月底結算,也可以提早本月平倉。
  

期指要每月平倉,長期持有者要每月轉倉,其運作方法和揸股票不一樣。鬼子大戶在高位借貨沽了股票(或揸了股票也是同樣道理),他就不用做任何事,直到他想離場時,才買入股票還貨給借貨者。但大戶在17000點沽了期指,若想一直維持淡倉,就要每月把淡倉轉到下個月。但倒過來說,就因為期指有此特性,他們想離場也很容易,只要他們在月底結算時,不再開下月的淡倉,就神不知神不覺離了場。
  

假設大戶現時造好,他想把大市造上17200點離場,他只要在下週三結算日時,掃入現貨,把大市推高,到17200點,拉動期指上此水平,在此水平結算,它不再轉好倉,即是不造下月的期指好倉,便可離場。
  

每一點恒指等如50元,恒指17000點,一張期指合約等如總值85萬的股票,現時只需放51635元的按金,便可以做一張期指,等如6%的按金,槓桿極大,這亦是大戶愛以期指炒作的原因。你想大戶若揸了1萬張期指,等如85億的貨,若果他是揸股票,要離場時要沽85億股票,隨時推低大市200、300點,他自己的賺價也會減少。但他在期指市場平倉,只要不轉下月好倉,就可離場,由於下月造好的人減少了,對期指的影響可能只有幾十點,水波不興。
  

98年那場大龍鳯,在8月28日的決戰日,政府在下午開始狂沽9月期指合約,9月的期指大跌到7100點,當時恒指還在7700點的水平,外資大行見下月期指大低水,也加入買期指,結果9月期指收市報7210點,而恒指收市價是7851點,9月期指低水631點,成交33900張。 政府大軍力沽期指,雖然可以和她買入的現貨對沖,但主要的動機還是要推低下月的期指價位。
  

當鬼子大戶手上的大淡倉想轉倉,低水600點就等如蝕了600點,因為一般每個月期指不會有太大差價,例如本月期指以7800點結算,下月期指也在7800點開倉,就為之無賺無蝕,但由本月7800點結算價轉到下月7200點的合約,等如轉好倉者白賺600點,轉淡倉者白蝕600點。
  

從鬼子大戶的角度看,當時香港政府已經入市,政治風險大增,轉倉又要加600點成本,還是不轉淡倉為炒,起碼把淡倉的數量大減,部份先食糊離場,以減風險。
明白政府挾期指淡倉的手法,可以有助大家了解期指市場運作,對觀察大市,甚有幫助。記著,我並不是教大家炒期指,炒期指好容易輸身家。

對沖惡浪

97、98年,是全球金融市場風起雲湧的年代,也是對沖基金呼風喚雨的年代。這一股幽靈大軍,席捲亞洲;這個地區的經濟,一個又一個受衝擊而倒下,各地政府莫奈之何。今天想講講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的緣起,是因為股市投資有週期,有錢人把錢放到基金裏投資,遇到週期向下時,基金資產價跌,令人不快。對沖基金應運而生,它們投資在另類的東西,通常和股市的正常走向背駞,股市好時它們無甚表現,股市差市它們回報極佳,就成為投資人買正常基金以外的一種「對沖」,有迴避風險之意。


  所以最初的對沖基金,很可能只是做淡;但慢慢發展下去,對沖基金的投資五花八門,主要是高風險的金融工具,或者是新興市場,總之唔高風險唔做,博有大回報。


  講起對沖基金,大家都會想起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索羅斯是戰後歐洲的倖存者,流亡海外的匈牙利人,他搞對沖基金極其成功,他亦很有發表慾,寫作了《金融鍊金術》、《超越指數》等代表作。


索羅斯炒作水平極高,但寫書認真麻麻,他在《金融鍊金術》中曾把自己的炒作方式理論化,稱為反射理論,但你睇完都唔知他想講什麼,思路比較混亂,或者根本不應把金融炒作總結到一個理論高度,索羅斯夾硬為之,搞到不湯不水。 

    
不過他在《金融鍊金術》中,也曾用實際例子告訴世人,他如何在十五個月內,做複雜的貨幣炒作、沽空操作,投資各種衍生工具及債券產品,獲取鉅利,把他的基金由6.47億美元,炒到17億美元。


他的炒作手法,跡近賭博,但他的確有過人的觀察力,善觀政治經濟漏洞,從而出手狂賭。他在92年狙擊英鎊一役,就是看準英國經濟反映出來的合理匯價,和英鎊盯往歐洲貨幣單位的窄幅波動範圍脫節,所以出手狙擊,大手沽空英鎊,一戰獲利10億美元,成為打敗英倫銀行的人。你知道英倫銀行是傳統金融精英之典範,美國雖和英國是盟友,但也樂見一個源於美國的基金,摧毁你的典範。而索羅斯當了民族英雄,當然在書中大吹特吹。


當年香港的金融風暴,索羅斯當然是主角,但事後不見他自吹自擂,亦可見那一役不太成功,或者只有微利。你可能會奇怪,我話鬼子大戶從17000點沽下來,政府入市逼他們在7000點平倉,按理應有巨利。


但條數不是這樣計,鬼子大戶如「鐵達尼號」,轉身困難,見到前面有冰山,即使自己已經想轉軚,都會照樣撞埋去。98年8月鬼子大戶原本未打算平倉,政府逼他們平了部份期指淡倉,他們部份淡倉可能要轉多一兩個月,到期指完全平倉,平均價隨時過10000點。


期指倉位易平,手持現貨難走,他們一直借現貨沽下來,一下子買入平倉,隨時會把恒指推高3000、4000點。最傷是在98年8月期指結算日兩天內借貨沽空了1000億的股票。在7000點的低位沽空,可能要到10000點樓上也未能完全平倉,光是輸這一筆,也輸到十分入肉,可以把期指的淡倉的利潤輸到突。最後轉手造好,就當執番身彩吧。


對沖基金要賺大錢,就要把你完全擊倒,好像在英鎊一役,好像在泰銖一役,才可以獲鉅利。


對沖基金對新興市場進攻,這些地方的金融基建更弱,它們不但擊倒你的貨幣,也順手擊倒你整個經濟,這是一種金融資本的略奪,搞到你數以10萬計的人失業,搞到你幾千人因經濟不景而自殺,是一種現代的戰爭。香港政府入市與對抗,完全有理。而且試過一次政府入市之後,他也知道你顛,怕你再入市,再追攻香港時也不敢玩得太狼。


索羅斯發完財粉飾自己,搞其金融理論,大吹開放社會的政治理論,捐錢俾新興市場搞民主搞開放社會,也是用錢來包裝而矣,他本來是一個炒家,郤愛人家把他當成救世主。

  美國人對這些對沖基金又愛又恨,對它們在世界各地興風作浪,並無惡感,只是它們到美國股市波動時,才有微詞。所以98年「長期資本管理基金」爆煲,其主要影響反而是政治性的,這件事逼到美國政府出手,同意管制對沖基金的運作,直接為這個熱浪降溫,美國政府一出手,亞洲金融轉眼告終,你話政治是否決定經濟呢?


對賭

  你進入股場,就是與人對賭,不要老是滿肚密圈,稔往股價輪價升幾多成,自己身家就可以增加多少。你要先想自己是和誰對賭,贏面多大。這是入市時的ABC問題,可惜大多數人偏偏完全沒有想過。

  可能有人又覺得我在妖言惑眾,股市明明是公司集資之場地,為何我把它說成賭場?陸羽仁只能回應,股市本義如此,但無論大戶或散戶(散戶都有責任),都想將之變成賭場,結果它就變作賭場。


  早前講起期指,好多網友問一些很基本的問題,例如一買一賣的問題,我認為不要針對技術細節,但要明大道理。大道理是這樣,這個市場是一場零和遊戲,有人贏就有人輸,贏家拿走所有(此所謂winner take all),輸家一無所有。買賣衍生工具(如期指),參與者只是買賣雙方,所以在期指市場,有人沽10萬張期指賺錢,就有人(或者很多人合共)揸了10萬張期指輸錢。


  買賣股票複雜一點,因為多了上市公司作為參與方,上市公司有時會作為賣方,賣出新股或配發新股的上市公司,理論上上市公司發新股把錢拿走,拿去發展生意。好公司把錢拿去搞生意,會為股東創造更多盈利,令股價更高。渣公司或壞公司會把錢輸掉,或由大股東把錢套走。


  講了大堆廢話,是想解俾大家聽,入市要看對手,或者估一估誰是對手,他在想什麼,我在買貨,究竟誰在沽貨呢?如果對手很強,你一入市就輸了大半。 對沖基金就是這種強手,你和它們對賭,九死一生,可以看看它們的戰績。


  據對沖基金雜誌《Alpha》早前披露,05年美國第一次出現兩個年薪超過1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經理, 排榜首的西蒙斯,從基金的管理費、業績表現分成等項目,合共賺取15億美元(117億港元),他管理的Medallion Fund 資產值53億美元,扣除西蒙斯拿去的一大筆後,基金去年回報仍有29.5%,西蒙斯以善用數學程式預測趨勢聞名。      


  排第二位是石油大炒家皮肯斯,去年石油和商品熱炒,令他個人賺取14億美元(109.2億港元)。香港人熟悉的索羅斯去年賺取8.4億美元(65.5億港元),他旗下的量子基金去年回報12.3%。而排頭26位的對沖基金經理,去年平均收入是3.6億美元(28.3億港元)。


  一個基金經理的個人收入,多過香港絕大部份上市公司,堪稱富可敵國。你若果和這些人對賭,你估贏面有多大?     全球對沖基金的總量,估計已增加至1.4萬億美元(10.9萬億港元),成為左右全球金融市場的主要力量。以世界大型對沖基金之規模來看,香港絕對是小水池而矣,有部份對沖基金長期在香港玩,聽聞其中一種也是玩趨勢,計好價位,定出程式買賣盤,到位就買或沽。   


  過去兩三年,每年股市都有一、兩個浪,有1000、2000點波幅,相信不少大戶就是靠這些波幅搵食,一年提款兩次,升到你覺得好時,就派貨給你。跌到你驚時,他就大舉入貨,一年隨時有三幾千點落袋,對沖基金以大槓桿來操作,幾千點相當見肉。散戶隨波逐浪,和強手對賭,你估命運如何?


小結

一口氣寫了10篇拆解外資大戶招數的文章,是時候來個小結。大戶來去無踪,陸羽仁能掌握到的是冰山一角,98年政府入市,暴露了鬼子大戶的手影,略記一二,讓大家了解大戶的搵食招數。   
  

我們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能只看見自己,看不見對手。當我們進入股場,想隨波逐浪吃一頓大餐時,不知道狼虎環伺,準備把你當大餐吃掉。     
  

大戶藉股市的週期搵錢,每一個交易皆有對手。在股市上升時,你興高彩烈在高位入貨時,就有聰明人在出貨,若熱度未足,散戶接貴貨接不得不夠時,大市會托往不跌,到股市熱度足夠,股票就會由強手轉入弱手,這個過程叫「高位派發」,今年初升上17300點時,就是這種市況。我寫專欄以來,不少投資者叫我睇症,十個有九個都是在最貴的高位入貨,即使買了好股,摸頂入貨都好傷,亦證明股市熱時,就會叫到好多平時不入市的人,入市買貴貨。
  

高位派發有很多不同的徵兆,例如股市旺而期指低水,如股市旺成交大但指數唔上,如剛開始下跌時成交急增,這一切都顯示大戶在出貨。好了,人家派完貨,托市無形之手消失,股市跟著就進入失重狀態,結果自然係跌啦。
  

一年有一兩次的普通跌市(並非98年那種大跌市),跌番1000、2000點之後,跌到你無哂心機,成交又靜,大戶就是在那時入市,慢慢吸吓吸吓,個市慢慢在低位企穩,今年五月個市跌到15200點,就是這些日子。強手就是在這些弱市入貨,賺盡升浪。
  

股市既o野有時有意外,那些意外未必合乎大戶原定的方向,好似98年政府入市,就出乎大戶意外。但一般小意外,他們可以當無事發生,照原定計劃做落去。
  

去年3月就發生一起意外事件。話說2月尾中央已經傳達要換掉特首董伯伯,但要待3月,開完全國政協會議,選了董伯伯當政協副主席才向外公布。有華資大戶事前收到風,假如你係佢會點稔,自然先稔吓股市會有什麼反應,得出結論是換掉老董是大好消息,股市隨時升1000點,下一步自然係入市揸期指,然後坐定定等消息公布後收割啦。 
  

最後換董一事變成事實,但後半部份並無實現,股市不但無升,彈一彈之後再跌,搞到華資大戶輸到直。究竟股市是否對董伯伯依依不捨,覺得換董是壞消息呢?當然不是。陸羽仁觀察,外資大戶不知會換董,早已部署好做淡,換董消息突然殺出,他們亂了一亂,最後當無事發生過,照計劃做淡,可憐華資大戶的淡倉被殺清。結果股市跌到夠後,到六、七月才彈。
  

證券行大佬話,如今股市是外資玩哂,他眼見很多華資大戶炒期指,也是輸多贏少,好唔過散戶好多。這個故事教訓我們,不要信內幕消息,要靠自己分析,好多時捉到外資大戶的路數,收穫更大。
睇完十篇文,可以總結一個微型投資策略,在每年都見一兩次的的小浪中,見大市升了2000點以上,就要行遠一些,可以減減磅,特別是升得多的熱門股。到跌了1500至2000點,不妨再次入場,人人唔敢買時買優質股,必有所獲。

Friday, November 07, 2008

股市之神‧是川銀藏 【書摘】 By Jackl

【書摘】 By Jackl

一、我之所以不像一般生意人,隨環境左右,縱情於聲色,
主要是在於我生來就具有的堅定意志。

二、資本主義不會崩潰,日本也絕不會變成共產主義社會

三、一般人沒有注意到的死角,往往是商機所在;而如何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
在別人還沒發覺前,搶先一步行動, 則是勝利的關鍵。

四、做生意與做股票的道理一樣,必須謹記三大步驟,買進、賣出、休息

五、烏龜三原則:

1、選擇未來大有前途,卻尚未被世人察覺的潛力股,長期持有。
2、每日盯牢經濟與股市行情的變動,而且自己下功夫研究。
3、不可太過樂觀,不要以為股市會永遠漲個不停,而且要以自有資金操作。

六、在股市,無論輸贏,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負責,不能怪罪他人;
而且對手是不特定多數,賺得再多,也不會被人怨恨。

七、投資股票必須有「千山我獨行」的氣魄,看到萬人爭向東行,
絕不可盲從,因為通常在這時,往西走的路,才是成功之路。

八、在股市,人氣與行情的走勢經常是相反的,投資股票可說是與孤獨作戰。

九、股市人氣正旺,當市場一片看好之聲時,上漲走勢可能已離終點不遠

十、賣出之所以難,是因為一般人不曉得股票會漲到什麼價位,
因此便很容易受周遭人所左右,別人樂觀,自己跟著樂觀,
最後總是因為貪心過度,而錯失賣出的良機。

十一、股市有句俗話:「買進要悠然,賣出要迅速」

十二、只知勝,不知敗,終將身受其害

十三、人的貪慾真是無底無邊,而人的錯誤,卻多半是因貪慾而起。

十四、股市是謠言最多的地方,如果每聽到什麼謠言,
就要買進、賣出的話,那麼錢再多,也不夠賠。

十五、不要對行情抱著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股價的走勢往往與人的預測背道而馳

十六、股市猶如人生,如果不想背負過多的風險,就得知足,不為貪慾所惑

十七、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投資股票也是如此,買進的時機非常重要。
如果一開始買進,就被套牢,形成帳面虧損, 投資者的信心多半會因而動搖,
影響日後的投資決策。

十八、投資股票,不僅要懂得在什麼時候買進、賣出,還要知道在什麼時候休息。
最忌諱的是戀戰,明明無法判斷行情的走勢, 硬是要留在股市蠻幹,
這是標準的賭博行為。

十九、股市有句名言「行情達頂峰時,氣勢最強,在谷底時,氣勢最弱」

二十、對於股市投資人,我有兩個忠告:

1、投資股票必須在自有資金的範圍內進行。
2、不要一看到報章雜誌刊出什麼利多題材,就一頭栽進去。

二十一、自己收集情報、在低價區買進、耐心等待,這是投資股票的秘訣。

二十二、最後,我把我一生的投資經驗,整理成「投資五原則」,提供給讀者參考。

一、選股票不要靠人推薦,要自己下功夫研究後選擇。<<研究>>
二、自己要能預測一、二年後的經濟變化。<<預測>>
三、每支股票都有其適當價位,股價超越其應有水準時,切忌追高。<<價位>>
四、股價最後還是得由業績決定,做手硬做的股票千萬碰不得。<<基本面>>
五、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事件,
因此必須記住,投資股票永遠有風險。<<風險>>

是川銀藏的人生座右銘 - 「誠與愛」

「誠與愛」是是川銀藏的人生座右銘,他把股市賺來的錢致力於社會福祉事業,成立是川獎學財團便是其中之一,幫助不幸的孤兒。他認為股票是一門藝術,他投資股市與研究經濟的心境就有如藝術家投注全部的心血與熱情在創作上,尤其是他那珍藏一生的投資秘訣:「只吃8分飽」、「烏龜3原則」、…,被無數股民奉為投資聖經。

是川銀藏(Ginzo Korekawa)1897年生於日本兵庫縣,是川銀藏先生是日本著名的股票大師,在被稱為「天下第一賭場」的股市縱橫拼博60年,創造了無數的奇蹟。他30歲時以70日元做本錢入市即獲利百倍,成為日本股市的名人。僅靠投資股市他在1982年度日本個人所得排行榜中名列第`,1983年名列第2。
他百發百中的判斷力 ,預測經濟形勢和股市行情的準確性令人吃驚,因此被稱為「股市之神」。是川先生從少年開始闖蕩天下,艱苦創業,特別是在股市上拼博60年的股票生涯。
國小畢業的是川銀藏,為投資股票,赴圖畫館專研經濟金融知識達3年,最後「悟道」結論是「資本主義不會崩潰」,讓他躍身為叱吒風雲的日本股神。

經濟不會永遠繁榮,也不會永遠衰退。

資本主義的經濟有一定韻律,像海浪般,有波峰,也有波谷。雖有金融大風暴,也只是經濟變動的一個波,因此經濟變動的韻律,將會反映在股市行情上。

當經濟由波峰往下跌時,並不會永無止境地下滑,在跌的過程中,就已逐漸蓄積將來要上昇的能量;相反地,經濟由波谷往上昇時,也不會升個不停,因為在上升的過程中,就已逐漸蓄積將來要下跌的能量。…股市之神─是川銀藏 /時報出版

人生如股市行情,是川銀藏波瀾萬丈的一生,便是最佳的寫照。他發過關東地震的財,也受過經濟大恐慌所累,宣告倒閉。他僅僅小學畢業,卻設立了「是川經濟研究所」,登上大學教壇。63歲時,他帶著借來的300元重回股市,百發百中,成為股市之神,所得名列日本第一,但賺來的錢最後又全給課稅課光了。
是川銀藏於1992年9月過世,享年95歲,被人稱為20世紀「最後之相場師」。

烏龜3原則:
是川積多年的經驗認為,投資股票就像烏龜與兔子的競賽一樣,慢慢觀察,審慎買賣。
◎選擇未來大有前途,卻尚未被世人察覺的潛力股,長期持有。
◎每日盯牢經濟與股市行情的變動,而且自己下功夫研究。
◎不可太過於樂觀,不要以為股市會永遠漲個不停,而且要以自有資金操作。

8分飽賣股,獲利沒煩惱
是川認為,「投資股票,賣出比買進要難得多」,買進的時機抓得再準,如果在賣出時失敗了,還是賺不了錢。而賣出之所以難是因為一般不知道股票會漲什麼價位,因此便很容易受周圍人左右,別人樂觀,自己也跟著樂觀,最後總是因為貪心過度,而錯失賣出的良機。
日本股市有句俗話:「買進要悠然,賣出要迅速」。但如果一口氣倒出,一定會造成股價的暴跌,因此,必須格外謹慎,不能讓外界知道自己在出貨,而且,他有時為了讓股票在高價位出脫,還得買進,以拉抬股價,如此買進與賣出交互進行,逐漸減少手中的持股。

為了控制自己的貪婪與恐懼,利用8分飽的原則,讓自己在股價暴漲、市場人氣正旺時收斂貪婪,獲利了結。他以這種的態度,在日本水泥的投資獲利高達300億日圓。

是川的失敗經驗
貪婪讓300億變紙上富貴
在買進股票時,是川銀藏認為應和烏龜一樣,表面上行動遲緩,卻是步步謹慎,最後安然抵達終點。1978年初他一開始買進同和礦業時,的確和烏龜一樣小心謹慎,穩紮穩打,可是一聽到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消息後,卻興奮得什麼都忘了。
是川銀藏回憶時指出,原本賣出點是設定在500日圓,但隨著行情沸騰,就修正為800日圓,更因為股價漲勢兇猛,認為1000日圓絕無問題!因為興奮可說是已經完全喪失賣出股票時最需要的冷靜。
這種因貪婪而起的錯誤,毀了是川銀藏花了大量心血苦讀、研究、分析的努力,讓原本可獲利300億日圓,最後卻變成紙上富貴,只幸運地保住本錢30億日圓。
是川銀藏的這種經歷,相信投資人讀起來都心有戚戚焉。股價漲時要如何不讓貪婪沖昏頭?在股價下跌時,又該如何控管不願認賠的恐懼心情?這些都是人性最大的煎熬,因此才有「股市就是人性最大戰場」的說法。

是川銀藏的兩個忠告
第一、投資股票必須在自有資金的範圍內。
當然,下跌時趕緊出脫就沒事了,可是連股市專家都很難判斷何時該賣,何況是一般投資大眾?有時候,投資人也會運氣好而賺一筆。最好有一套操作程式,且深入研究,不宜雜項,單單守定一模式必有「大獲利」。

第二、選股票要靠自己下功夫研究。

不要一看到報章雜誌刊出什麼利多題材,就一頭栽進去。老實說,單聽別人的意見,或只憑報紙、雜誌的報導就想賺錢,這樣的心態本身就已經是失敗的根源。自己不下功夫研究,以供買進股票之依據。這樣是不可能成功的。
真的想股市賺錢的話,就得注意經濟的動向,本地經濟、世界經濟,要每天不間斷地注意。只要擁有一般程度的經濟常識,誰都辦得到,何況判斷的材料大多出現在每天的報紙上,極為方便。
是川銀藏把買股票比喻為登山,理想的買點自然是在高度離山谷不很遠的地方,可是當報紙、雜誌出現利多消息時,通常股價已漲到離山頂很近的地方。自己收集情報、在低價區買進、耐心等待,這是投資股票的秘訣。

他說,投資股票,必須有「千山我獨行」氣魄。必須有徹底孤獨的覺悟,「舉世滔滔都向東,就我一人偏向西」,沒有這樣的信念與堅持,就不會成大器。

投資5原則
1. 選股票不要靠人推荐,要自己下功夫研究後選擇。
2. 自己要能預測1、2年後的經濟變化。
3. 每隻股票都有其適價位,股價超越其應有水準,切忌追高。
4. 股價最後還是得由其業績決定,作手硬做的股票千萬碰不得。
5. 何時候都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事件,因此必須記住投資股票永遠有風險。

股市之神負債而死

(股市之神負債而死)是川銀藏小傳

1897年七月28日出生的是川銀藏,是誕生在赤穗地方貧窮漁夫家的小孩,由於環境所逼,14歲小學校畢業就只好到神戶的貿易商當學徒,可是兩年後這家商行倒閉。16歲時帶著20圓退職金毅然大膽的乘船到東北滿州去打天下。在大連打工賺錢的銀藏,適逢一次大戰日軍進攻青島,需要軍需補給,銀藏藉著機會成為日軍的軍需供應商,隨著日軍的軍事行動,生意從青島滿州擴大到朝鮮,終於成立是川礦業公司,接著在日本政府支援下成立員工3000人的是川製鐵,這是他人生第一個高潮。

昭和20年日本戰敗,是川被逮捕下獄,財產全部被沒收。昭和21年釋放,一文不名的從朝鮮回到日本這時的是川47歲。

他的投資哲學,根據本人在93歲著作,小學館出版的「相場師一代」所述,是在大阪中之島圖書館研究三年領悟出來的,股票投資主要在水泥及礦業等股票,最有名的交易事績是住友金屬礦業公司發現金山而大賺一筆,於昭和58年公布的資料,登上日本的「昭和57年長者番付(日本政府公開的繳稅大戶排行榜)」,成為日本人人知曉的「相場師」(交易高手)。

由於當時沒有課徵高額的資本利得稅,據說最高曾經累積到數百億元的財富,但是也逐漸在股市中喪失,最後1992年以95歲高齡去世時,留下股票交易的債務24億元,家屬紛紛拋棄繼承。

是川的一戰成名

1982年的住友金屬礦業,是由於是川銀藏基於自己在朝鮮的開礦經驗,聽到鹿兒島發現金礦的消息,立即趕到現場,調查後發現當地雖然只有出產低品質礦脈的礦場,附近地區可能蘊藏高品質金礦,於是建議住友以五億元日幣買下礦場西邊的採礦權,但是住友公司知道土地的所有權人即將破產,只願意出三千萬。

是川先生看不過去住友公司的作法,調集五億買下採礦權,再趁著住友公司股價下跌時,放空追殺,公司方面被迫同意以550萬股換取那塊土地的採礦權,交易成立後幾天,日本經濟新聞登出「住友公司擁有的菱刈礦山發現高品質金礦」的消息,住友股價大漲,是川銀藏獲利被估計為200億元,也因此登上當年的繳稅大戶排行榜第一名。

是川銀藏的失敗

由於自己的長子,是川正顯先生得了咽喉癌,是川先生注意到持田製藥和岡山大學正合作開發新行抗癌藥 OH-1,於是大力買進持田製藥,沒想到可能是因為關心則亂吧?持田製藥的OH-1並沒有順利的開發,製藥材料成本從原始的2500日圓一路上漲16600日圓,造成股價大跌,據說是川銀藏在此一役,認賠了將近100億日圓。

「股市之神」是川銀藏

是川銀藏先生(Ginzo Korekawa)是日本著名的股票大師,在被稱為「天下第一賭場」的股市縱橫拼搏60年,創造了無數的奇蹟。他30歲時以70日元做本錢入市即獲利百倍,成為日本股市的名人。僅靠投資股市,他在1982年度日本個人所得排行榜中名列第一,1983年名列第二。他百發百中的判斷力,預測經濟形勢和股市行情的準確性令人吃驚,因此被稱為「股市之神」。

是川先生從少年開始闖蕩天下,艱苦創業,特別是在股市上拼搏60年的股票生涯。他刻苦學習的精神、正直的為人、炒股中的「神機妙算」,尤其是他那珍藏一生的炒股秘訣──「只吃八分飽」和「烏龜三原則」和詳細解說培養個人判斷力的方法,以及對炒股者的勸誡和忠告,被無數股民奉為炒股必讀之「聖經」。

烏龜三原則

是川積多年的經驗認為,投資股票就像烏龜兔子與烏龜的競賽一樣,兔子因為太過自三信,被勝利沖昏了頭,以至於失敗。另一方則面,烏龜走得雖慢,卻是穩扎穩打,謹慎小心,反而贏得最後勝利,因此,投資人的心境必須和烏龜一樣,慢慢觀察,審慎買賣。所謂「烏龜三原則」就是:

一、選擇未來大有前途,卻尚未被世人察覺的潛力股,長期持有。

二、每日盯牢經濟與股市行情的變動,而且自己下功夫研究。

三、不可太過於樂觀,不要以為股市會永遠漲個不停,而且要以自有資金操作。

只吃八分飽

是川認為,投資股票賣出比買進要難得多,買進的時機抓得再準,如果在賣出時失敗了,還是賺不了錢。

而賣出之所以難是因為一般不知道股票會漲到什麼價位,因此便很容易受周圍人所左右,別人樂觀,自己也跟著樂觀,最後總是因為貪心過度,而錯失賣出的良機。

日本股市有句俗話:「買進要悠然,賣出要迅速。」如果一口氣倒出,一定會造成股價的暴跌,因此,必須格外謹慎,不能讓外界知道自己在出貨,而且,他有時為了讓股票在高價位出脫,還得買進,以拉抬股價,如此買進與賣出交互進行,逐漸減少手中的持股。市場人氣正旺時,是川不忘「飯吃八分飽,沒病沒煩惱」的道理,收斂貪欲,獲利了結。遵守了「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股市投資法則。

而那些漲到337日元仍在爭相買進的投資人,正好相反,犯了「高價買進,低價賣出」的錯誤。事實上,日本水泥創下337日元天價後,便急轉直下,不到半年,跌破了200日元大關,之後,還繼續往下探底。

股票投資五原則,對於股市投資人,是川有兩個忠告。

第一個忠告是:投資股票必須在自有資金的範圍內

「沒有現金也沒關係,一定會賺!」証券公司再怎麼以此類的甜言蜜語誘惑你,也千萬不可去做融資、融券。股價有漲亦有跌,下跌的幅度稍大,就會被追繳保証金,若不繳,便會被証券公司中止合作。當然,下跌時趕緊出脫就沒事了,可是連股市專家都很難判斷何時該賣,何況是一般投資大眾?

有時候,投資人也會運氣好而賺一筆,可是人們往往在嘗到勝利的滋味後,忘記了失敗的悲慘,而乘勝追擊,大膽深入。結果,通常的結局是,不但賠掉本錢,還得向親戚、朋友,甚至高利貸業者借一屁股債。

第二個忠告是:不要一看到報章雜誌刊出什麼利多題材,就一頭栽進去。

老實說,單聽別人的意見,或只憑報紙、雜誌的報導就想賺錢,這樣的心態本身就已經是失敗的根源。自己不下功夫研究,只想在上班之餘,看看報章雜誌有什麼利多題材,以供買進股票之依據。這樣是不可能成功的。天下豈有如此的美事?

真的想在股市賺錢的話,就得注意經濟的動向,本地經濟、世界經濟,要每天不間斷地注意。只要擁有一般程度的經濟常識,誰都辦得到,何況判斷的材料大多出現在每天的報紙上,極為方便。

是川銀藏把買股票比喻為登山,理想的買點自然是在高度離山谷不很遠的地方,可是當報紙、雜誌出現利多消息時,通常股價已漲到離山頂很近的地方。自己收集情報、在低價區買進、耐心等待,這是投資股票的秘訣。

最後,是川把他這一生的投資經驗,整理成「投資五原則」提供給讀者參考。

一、選股票不要靠人推荐,要自己下功夫研究後選擇;

二、自己要能預測一二年後的經濟變化;

三、每隻股票都有其適當價位,股價超越其應有水準,切忌追高;

四、股價最後還是得由其業績決定,做手硬做的股票千萬碰不得;

五、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事件,因此必須記住,投資股票永遠有風險。

Wednesday, June 04, 2008

中國的華爾街 - (7)

引用自: 中國的華爾街
http://www.chiculture.net/0211/html/a03/a03.html

山西票號的餘光

山西票號始自1823年日昇昌的建立,止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過百年的票號業,對山西人的家庭生活和民風民俗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文化教育
隨著票號的輝煌發展,山西人的觀念逐漸改變,由傳統的「學而優則仕」改為「學而優則商」,經商成風。但在重商之餘未有棄儒,他們尊師重教,對培養後代不遺餘力。具有經濟能力的大財東多以私塾形式請教師,教授子弟,用中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培養後世子孫。祁縣富商渠木翹,更在家鄉創辦了山西省第一所女子學校。

建築
山西商人的發展,帶動了城鎮的興起與繁榮,他們將關公的忠義貫注於商業活動中,在全國各大商埠興建了數量不少的關帝廟和山陝會館,如今已成當地的古代建築遺產。回家鄉後,同樣置田地、買房產,增築擴建了一處處獨具北方特色的深宅大院。

戲曲
山西傳統的劇種以梆子戲為主,晉商對梆子戲的發展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在晉商的支持下,梆子戲深入到了城鎮鄉村各個角落。同時,隨著他們出外經商的路線,逐漸將山西的梆子戲推向全國,因此有「商路即戲路」的說法,並在這裡發展了一些反映商人生活的劇目,如《七件衣》、《珍珠衫》等。

此外,晉商對古玩的珍藏鑒賞,對古籍圖書的重視,都為山西民風、經濟的提高,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迎合商人口味的晉劇

晉劇的來歷
晉劇的起源可追溯至元末明初,當時北方雜劇衰落,崑曲開始盛行,在晉豫交界三角地帶的民間藝人,則將民歌小曲演唱故事逐漸搬上舞台,初稱「土戲」,又因演唱時用梆子這種打擊樂伴奏,故又稱「中路梆子」,至50年代改稱「晉劇」。

晉劇音樂富麗堂皇,四平八穩,唱腔高亢激昂,演出題材有宮廷生活,也有民間傳奇和小說。

晉商的酬神戲
晉商之所以愛好戲曲,究其原由,與「演戲酬神」這一商業風俗有密切關係。「演戲酬神」是晉人紀念和供奉關公的一種形式,關公是三國名將關羽的尊稱,但後人奉為神袛,晉商更將關公視為保護神,每逢節日都要唱「酬神戲」,其中所酬群神以關帝為首。

引發鄉思的梆子戲
晉商長年離鄉別井,在孤寂苦行的旅途中,以家鄉語言演出的梆子戲既富娛樂性,又能慰解鄉思,故不惜重金資助捧場。晉劇更於光緒年間進入清宮,成為慈禧太后及光緒帝等都十分喜愛的戲曲藝術。

晉商不僅樂於出資外請戲班演出,而且還出重金自籌戲班。第一個出資組建梆子戲班的是榆次聶店村的王鋮。咸豐年間(1851—1861年),王鋮出重金承建戲班,更遠道從蘇州購置戲服行頭,招了不少實力演員,其中的「蓋山西」、「禿紅」、「一杆旗」等都是當時的名角藝名,這就是有名的「四喜班」。後來的祁縣鉅賈渠代當家人也是著名的票友,看到別人組建戲班,自己也派人重金招攬名角。這兩個班的演出質量水準極高。

晉商之所以極力為梆子戲捧場,除了自身嗜好外,這還是他們結交權臣、拉攏生意的公關手段。

中國的華爾街 - (6)

引用自: 中國的華爾街
http://www.chiculture.net/0211/html/a03/a03.html

山西票號的夕陽

銀行業務進駐中國
山西票號的發展與清代朝廷關係密切。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通商口岸的開放、賠款銀兩的匯解,使山西票號看到了商機。代辦「四國銀行」借款,軍餉、協餉、丁糧稅款的匯兌,向政府、清朝官吏的放款,這一系列的業務使山西票號獲利豐厚,但也潛存危機。

鴉片戰爭後,外國銀行很快進入中國,隨著票號業與國外銀行業的發展,清廷內開設官辦銀行的呼聲漸多。1897年,通商銀行建立;1905年,戶部銀行建立,並在1907年改名大清銀行,1908年,中國交通銀行建立。

銀行業的發展使票號業務日漸式微。與此同時,清政府因國庫空虛而加大了對票號剝削壓迫,使票號舉步維艱。1911年清王朝垮台後,票號業隨之衰落。

固步自封的票商後人
票商在金融界的業務逐步開展擴大,票商後人卻逐漸隱退。他們將經營權交給掌櫃,自己則貪圖享樂,由先時的「儉為美」轉而「奢為貴」,攀附權貴,盲目放貸,逐漸將利潤瓜分吃淨。票號一旦發生意外,全無招架能力,再加上所有掌櫃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坐失一次次改組銀行的良機。

中國的華爾街 - (5)

引用自: 中國的華爾街
http://www.chiculture.net/0211/html/a03/a03.html

匯通天下的日昇昌 - 玄妙的票號詩文

是商諺,也是密碼
票號為防止外人假冒偽造匯票,內部編寫了一種防假密押。這是一種密碼制度,用漢字代替數位。

一年十二個月的代碼是:
「謹防假票冒取,勿忘細視書章」;

一個月三十天的的代碼是:
「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圖自利,陰謀害他人,善惡終有報,到頭必分明」;

從1-10的數字代碼是:
「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後行」;

萬、千、百、十的代碼是:
「國、寶、流、通」。

這些詩文既是商諺口決,也是防偽手段,外人看了不知所以,夥計既好背誦記憶,也好識別。當然,這只是一組代表,票號在實際操作時是要經常定期、不定期進行更換的。

如果一張匯票上寫著「假報連寶天流壁傳天通」,你知道意思嗎?

匯通天下的日昇昌 - 中國銀行鄉下祖父

佔盡近百年風光的票號業
日昇昌專營銀兩異地匯兌,兼營存款,貸款業務,並在經營過程中制定出相協調的一系列管理章程,嚴謹有序地在中國的金融舞台上,佔盡近百年的風光。

票號業的收入主要以匯兌收取手續費,存、貸款之間的利息差額為主,因此票號業務主要側重在這三方面。單說匯兌,就分了信匯、票匯、電匯以及順匯、逆匯、期票、即票等一系列不同種類的業務;存款則分定期和往來(活期)兩種;貸款利率則與行業風險和市場情況而訂定,貸款分信用放款與抵押放款兩種,或憑商家信譽,或憑抵押物品從票號中貸出所需款項,並訂立合同,找擔保人作證。

這一系列的業務,無不與當今銀行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

「鄉下祖父」
「……中國第一家專營異地匯兌和存、放款業務的『票號』——大名鼎鼎的『日昇昌』的舊址,這是中國大地上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也是中國金融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所在」(余秋雨《抱愧山西》)

中國經過幾千年的現銀押運,終於在票號建立後卸下重擔,為商業資本的流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票號依然存在它的「鄉下」味道,不夠開放。如選人用人講出身,必須是用山西人,制約了人才選用上的發展;原是論表現給賞的頂身股,後來卻是論資排輩派發,限制了及時發現人才;利潤以手續費、利差為主,不積極投資實體,缺乏強有力的支撐,一旦發生金融危機,無力招架。票號東家滿於現狀,奢侈浪費,投資主要仍集中在房產、田地上等,這些條件的制約,注定票號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新式銀行,因此,它被稱之為銀行的「鄉下祖父」。

匯通天下的日昇昌 - 雷履泰

雷履泰(1770—1849年),山西平遙縣龍躍村人,祖籍平遙城人。少年喪父,家境十分貧寒,只好輟學,改進商號當學徒。後來到了寶房(即賭場)工作看寶盆把式,40歲進西裕成顏料莊,53歲出任中國第一家票號日昇昌的大掌櫃,78歲離號,79歲逝世。

輝煌的一生
雷履泰在寶房看把式時心算神速,口齒伶俐,有「一口清」的稱譽,因而獲得西裕成顏料莊的財東賞識,招為掌櫃,更曾被派往漢口、京都等重鎮的分莊經理。

雷氏在管理分莊時,發現商業活動中對金融匯兌業的需求,於是建議把顏料莊改營為票號,得到東家鼎力支持,日昇昌票號就此成立。

雷氏是日昇昌的首任大掌櫃,在二掌櫃毛鴻翽、三掌櫃程大培的輔佐下,業務搞得有聲有色,先後在全國40多個大小城市設立分號,並創下「匯通天下」的美稱。

70歲壽誕時,平遙著名商號聯合贈送「拔乎其萃」匾額,高度讚揚雷履泰為票號業和山西商業作出的突出貢獻。

一點遺憾
雷履泰在經營票號過程中,曾與二掌櫃意見不和而發生矛盾,借養病再不肯回號上班,迫使東家跪聘,二掌櫃離號才甘休。後人因此對他的為人心存遺憾,但畢竟瑕不掩瑜,後人對他對日昇昌的功勞還是仰慕和敬佩的。

匯通天下的日昇昌 - 有效三十年的匯票

票號在匯業經營中不欺童叟的傳說,在山西廣為傳播。
清末時期,平遙城內一位沿街討飯數十年的老寡婦,手持一張數額為12,000兩的日昇昌張家口分號匯票,到總號提取銀兩。夥計接到匯票,一看簽發時間在同治七年(1868年),與取款時間相隔了30多年,不敢判斷匯票的真偽。按認票又認人的辦法,仔細辨認票據無誤。可是,誰能相信一個乞丐的手裡竟能拿出如此大額的匯票呢?而且匯票已過期數十年,於是這位夥計詢問大掌櫃如何處理。二人問清匯票來歷,又翻查數十年的帳簿,確認匯票並非偽造之後,便如數兌付了現銀。

原來,老太太的丈夫早年到張家口做皮貨生意,同治七年收拾盈餘,在日昇昌分號匯款白銀12,000兩回家。不料,回家路上得病身亡。妻子失去經濟支柱,漸漸淪為乞丐。三年後,老婦人方從丈夫留下的唯一一件夾襖的衣角中,摸到一張日昇昌匯票。於是拿到日昇昌,試圖兌換現銀。由於匯票以密碼寫成,老婦還不知匯票的銀碼是多少。

事後,日昇昌聲譽大振,匯兌、存放款業務一天比一天興旺。

匯通天下的日昇昌 - 雷毛之爭

1826年,日昇昌少東家掌領號事。這時,大掌櫃雷履泰抱恙,但號內大小事情均由他定奪,於是未有回家休息。
二掌櫃毛鴻翽認為大掌權專權,對他的處事作風早已不滿,於是建議少東家請大掌櫃回家養病。少東家體諒下人健康,便請大掌櫃回家休息,此後號事暫由二掌櫃和三掌櫃照應。

雷大掌櫃覺得少東的決定乃受毛二掌櫃的教唆擺布,認為毛掌櫃表面是體恤,實際是取而代之。當下二話不說,收拾回家休息。幾天後,少東家得悉雷掌櫃發信收撤各地分號。少東明白分號收撤對票號影響甚大,連番勸阻雷氏收回成命。最後少東更雙膝跪勸雷掌櫃,雷氏終於答應在毛二掌櫃離號後,回號工作。

後話
毛鴻翽離開日昇昌後,在介休侯氏的支援下,先後改造五家票號,人稱「蔚氏五聯號」。為增加幫手,他從日昇昌挖了兩名夥計過去,這引起雷掌櫃的不滿,雙方矛盾與誤解因此更為加深。據說,毛鴻翽將他的長孫起名叫毛履泰,有人說是為了紀念他的這位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但更多的人說這是他對對方恨之入骨的一種表現。

匯通天下的日昇昌 - 日昇昌鋪面

晉商由走街串巷的遊商與坐地銷售的坐賈兩部分構成,在他們的經營過程中,為適應不同的業務設置不同的營業場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昇昌的票號建築了。

傳統的三進式穿堂樓院

日昇昌鋪面座南朝北,按使用性質分營業廳、辦公機構、輔助機構三大部分,分區明確,為晉中地區傳統的三進式穿堂樓院組合而成。合理利用空間,分設櫃房(金庫)、信房、帳房及中廳(接待室客房場所);廚房、客房、宴會廳,既相互獨立,又渾然一體,前後設兩個入口,臨街門面分上下兩層,主要負責接待客商業務。另一入口設於後街郭家巷,供號內夥友出入或票號貨運,馬車可駛入院內。

壁壘森嚴的防盜設施

院內高牆聳立,除鋪面為木板門外,別處都是磚石牆體,壁壘森嚴。牆頭、簷間還設有鐵絲網以及防盜用的瓦砌牆頭,是晉商謹小慎微的見證。

日昇昌雖是大型票號,但整個建築樸素無華,讓人無法想像,當年就在這樣一些簡簡單單的小院裡大口吞吐著巨額的商業資本,為晉商的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的華爾街 - (4)

引用自: 中國的華爾街
http://www.chiculture.net/0211/html/a03/a03.html

匯通天下的日昇昌

日昇昌簡介
票號是專門經營銀兩異地匯兌、兼營存款、貸款業務的一種私人信用機構,類似於當今的銀行。中國第一家票號就是日昇昌,始創年代是1823年(清道光年間),財東是平遙縣達蒲村李家,第一任掌櫃叫雷履泰,前後延續年代大約有100多年,共設立分號43處。鼎盛時期,一年的匯兌數可達到3,800萬兩白銀。1932年,因業務縮減,改成錢莊,至1946年停止所有業務。

「匯通天下」的由來
鴉片戰爭後,英國與中國簽訂《南京條約》,條約除規定割讓香港、打開五處通商口岸外,還要求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日昇昌票號總經理雷履泰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吩咐各分號夥計積極主動爭取經營這筆大買賣。

身在首都北京的道光皇帝,見一連數月沒有現銀運到,便下旨查問。原來行省通過一個叫日昇昌的票號,將賠款銀兩用匯票匯往首都北京。皇帝只認銀錠,並不理解匯票的運作,於是下旨限10日內交齊現銀,否則拿巡撫提問。

日昇昌北京分號收到部分行省匯票後,由於欠缺現銀,只好積極與戶部進行往口岸匯銀的交易,套取現銀直送藩庫,得以按期完成任務。道光皇帝得知這個叫日昇昌的票號確實能用一紙匯票匯解銀兩,讚揚道:「好一個日昇昌,還能匯通天下咧!」

皇上的金口玉言,自不能忽視,財東與掌櫃商議之後,北京日昇昌的牌匾開始寫為「京都日昇昌匯通天下」。從此,日昇昌就以「匯通天下」而著稱於世了。

中國的華爾街 (3)

引用自: 中國的華爾街
http://www.chiculture.net/0211/html/a03/a03.html

高潔的晉商人格 - 坦然從商

敬業精神
中國人向有「士、農、工、商」的傳統觀念,商是末途,士為一等。但晉商認為,商與士、農、工是同等重要的,入那行,就得敬那行,絕不輕視。

晉商把商業作為一項終身的事業對待,並將儒家所宣揚的誠信、仁義、忠恕精神貫注於經營活動中,打破「學而優則仕」的傳統。不少人家喜將「俊秀子弟」送入商門當學徒,為晉商隊伍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援。

朝廷政策開展商機
明朝政府實行「開中法」,解決駐邊軍隊糧餉,給晉商提供為軍隊輸送糧食的機會,晉商取得販鹽的特權,獲取厚利。同時,他們開始從事中蒙邊境商業活動,開拓內外蒙古市場,發展當地經濟。

在政府的支持下,晉商得以壯大財富;回鄉後,紛紛買田地、築房產,誇富於鄰里之間,經商的風氣大盛。

高潔的晉商人格 - 目光遠大

初期
明初至清朝中期,晉商的活動範圍主要在華北、東北與西北邊塞地區,以鹽商與旅蒙商人為主。這個時期的晉商,資本較少,多為肩挑手提的零星販賣,不懼怕嚴寒酷暑,辛苦往來蒙古大草原各地。這種方式風險小,只要勤儉守信,就能獲利。

後來,晉商逐漸將眼光放遠,互相合股集資或與當地商人相結合,利用行情優勢進行大買大賣,賺得豐厚利潤。

興盛期
到了清中期至清末民初,晉商的活動範圍擴展至全國甚至國外。這階段的晉商,往上廣結政府官員,充分利用政府特權賺錢;往下則利用合股、姻緣等手段,形成實力雄厚的商業集團。經營項目則由單一走向多元化發展,並大力推廣金融業的發展。

票號、錢莊、帳局為晉商的經商道路作了更好的鋪墊,他們甚至通過花錢、關係買得一官半職,成為名副其實的官商,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清世宗親自冊封的「皇商八大家」。

晉商在商界中的發展極為迅速,不單贏得了同行「海內最富」的盛讚,更將生意遠設到了周邊一些國家,如日本、高麗、俄羅斯等。

高潔的晉商人格 - 講究信義

誠信商諺
走南闖北的晉商深知誠信的重要性,視信譽如性命,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只要做出承諾,費多少時間力氣也得全部辦到。在商業活動中總結出了很多有關誠信的經商諺語,如「寧叫賠折腰,不叫客吃虧」;「買賣不成仁義在」;「仁中取利真君子,義內求財大丈夫」;「誠召天下客,義納八方財」;「以義取利,利從義生」;更要求夥計們將這些商諺熟記在心,靠誠信起家,講信義發財。

「不賺昧心錢」的晉商
晉商以誠信為經營守則,因而流傳了「不賺昧心錢」的佳話。

清末,喬家複盛油坊從包頭運大批麻油到山西銷售,經手夥計貪圖暴利,偷偷摻入假油。掌櫃發覺後,立即用純淨好油換回已售出的次品油,並處罰了相關人員,雖然商號蒙受損失,但因信譽而贏得口碑,業務從此蒸蒸日上。

還有,臨縣經營旅店的王氏,拾到客人遺失的金銀後,關門等待客人回來。查驗是失主後全部交還,一文不留。

甚至有些人家父和祖輩經商破產欠債,若干年後子孫發跡,即主動尋找債主償還舊債,維護家族的信譽。後來憑匯票在外地提取白銀的票號業發展,靠的也不外乎是雙方的信義。有些晉商貸款時甚至不用抵押,就是因為他們行事誠信。

這些故事,都反映晉商認為「誠信不欺」是做生意的不二法門。

高潔的晉商人格 - 嚴於管理

嚴格的人事管理制度
晉商的商號經營一般採用經理負責制,從員工中選用德才兼備,可擔重任的人出任經理,並委以全權。日常人事資金的經營,全部交由經理負責,財東只能在結帳時查帳目。由於得到財東充分信任,經理辦事份外賣力。每逢結帳期,財東即根據經理夥計的表現而加減股薪,獎罰分明。

晉商對經理人選的挑選一絲不苟,對夥計學徒的選擇也同樣嚴格,除了得通過面試、口試、筆試,還得看人品、看寫字、看出身,最後還要有人作擔保才可以入號堂當學徒。苦學三年後,才能入櫃拿薪水,等級十分森嚴。

專門的號章號規
根據總號、分號之間的關係,業務經營原則以及對工作人員的要求,有些商號還專門列出了對財東的號規。比如財東只能在結帳時行使權利,不得干涉號事,在外不能以號名義辦事;對內則要求:不准打架毆鬥,不准吸食鴉片,不准拉幫結派,不准提取號內現金,不准奢侈浪費等;分號間以結帳盈虧定好壞,但以不損害其他分號利益為前提。

違反號規的人,能彌補過失者儘量彌補,否則就要儘快清理出號。

名目清晰的財務管理
晉商記帳依然採用舊式簿記,但登記及時詳細,多至十幾種帳,並要求日清、月結,年底核算所有總分號業務,每年為一個小帳期,三至四年是一個大帳期,每到大帳期末,核算損益,按股份比例分紅獎賞員工。

中國的華爾街 (2)

引用自: 中國的華爾街
http://www.chiculture.net/0211/html/a03/a03.html

高潔的晉商人格

白手起家
歷史上的山西,地脊貧寒,人口眾多。於是,一些人走出家門,尋找生計。他們從搖「撥浪鼓」的小商小販,到出賣苦力幫人搬運貨包的打包人,無所不作,靠勤奮、儉僕、謙和的人品,逐漸地積累資金。由於他們來自晉地,人稱「晉商」。

晉商以家為單位,以誠信為手段,互幫互扶,以仁為本,以義取利。經年艱苦努力後,終於在商界中揚起了旗幟,更發展成為國內三大商幫(晉幫、徽幫、潮幫)之首。

晉商的經營項目,從傳統的鹽、鐵、煤、油、米、茶、絲綢棉布到陶瓷、顏料、牲畜、藥材、金融典當等等,無所不包。地埋範圍方面,則從蒙古草原、長江口岸到香港,甚至遠至加爾各答、西伯利亞、莫斯科,再到大阪、神戶、仁川、阿拉伯地區,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跡。他們擁有輝煌的業績,一個「大盛魁」商號極盛時,對蒙貿易可達900萬—1,000萬兩白銀;一個票號一年的匯兌額可達幾千萬兩白銀。

內部控制
在對外業務擴大的同時,晉商更注重內部的管理控制,利用優厚的待遇吸引人才,嚴加篩選,量才適用。對經理掌握的小夥計,甚至出錢辦企業的財東自己都制定了嚴謹的號章號規,自上而下,嚴格遵守。有違反者,輕則罰款,重則開除。靠員工本身的忠厚、純樸、優秀的人格,樹立晉商的形象。

中國的華爾街 (1)

引用自: 中國的華爾街
http://www.chiculture.net/0211/html/a03/a03.html

晉商
山西因地處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屬於古晉國屬地,公元前4世紀中葉,晉國為韓、趙、魏三家所分。因此,山西又稱「三晉」,簡稱「晉」。從明清時崛起的山西商人,即稱為「晉商」。

在長達500年的發展過程中,山西商人涉足很多行業,如鹽、鐵、糧食、煤、絲綢、金融等,其中成就最突出的就是晚清時期的票號業。

票商
票號是中國歷史上專營銀兩匯兌業務的私人信用機構。票商在各地設立分號,客人在甲地存錢,身在乙地的親友或生意伙伴,就可在當地分號取錢。

票號為晉商解決了跨地區的資金調撥問題,山西人這種商業與金融業合理有效的利用,奠定了穩固的發展基礎。

中國的華爾街
據史料記載,全國票號共有51家,其中有43家總號設在山西,單在平遙境內就有22家,並多數集中在西大街上,因此,有人戲稱此街為中國的華爾街。當時的平遙、祁縣、太谷也成了晚清時期中國的金融中心。